2008/9/29

回應-信與不信

發文後,有幾個朋友們提到不同的意見和疑問,在這邊提出看法和討論。

  這份研經,其實是學校的作業,要如何詮譯這段多人看法不同的經文。我自己是本著以聖經的上下文、原文的思路來分析,解釋。

  這段經文跟本不是在教導基督徒的婚姻觀,這是為什麼要去研究作者的思路、段落的大意、不同翻譯的原因。太多的時候我們看聖經,從裡面截出一些片段來應用在生活中,而這一節常是部份教會教導基督徒不要與非基督徒結婚的依據。但若回到當時作者寫這段的原意,並不是在教導婚姻。

  即然知道作者的原意,是要基督徒回應神的恩典,在許多的事上不被人指責、毀謗,就當分別出來,在不義的、黑暗的中間分別,潔淨自己,除去污穢,不與未信者用同樣的態度面對罪、不義的事(可參閱哥林多前書,保羅嚴嚴的斥責這個教會行許多連非基督徒都為恥的事)。

  而基督徒們要如何看待這樣的教導,如何應用在生活上,這邊回應幾個朋友提出的疑問:

Q1:保羅不要我們和不信的人做朋友嗎?如果不可與他們有團契和相交的關係,又怎樣傳福音給他們呢!
A1:
  保羅指的不是要與非基督徒斷絕關係,不和他們講話、來往。而是要分別出來,因著回應神的恩典,"潔淨自己,除去身體、靈魂一切的污穢,敬畏神,得以成聖"。(7:1)這是信仰上的分別,這是信仰上的行動。是個人回應神的生命。這是個人與神的關係、也是信主之後成長的方向。而在(6:4-10)有一個圖像,一個回應神、屬神佣人的圖像:

 6:4 反倒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,就如在許多的忍耐、患難、窮乏、困苦、
 6:5
鞭打、監禁、擾亂、勤勞、儆醒、不食、
 6:6
廉潔、知識、恆忍、恩慈、聖靈的感化、無偽的愛心、
 6:7
真實的道理、神的大能;仁義的兵器在左在右;
 6:8
榮耀、羞辱,惡名、美名;似乎是誘惑人的,卻是誠實的;
 6:9
似乎不為人所知,卻是人所共知的;似乎要死,卻是活著的;似乎受責罰,卻是不至喪命的;
 6:10
似乎憂愁,卻是常常快樂的;似乎貧窮,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;似乎一無所有,卻是樣樣都有的。


  再看看聖經其他的教導,神愛著”世人”,甚至將他的獨生子賜給他們。(約3:16);用智慧與外人交往。(西4:5);保羅說:因為主曾這樣吩咐我們說:我已經立你作外邦人的光,叫你施行救恩,直到地極。(徒13:47)聖經中有許多這樣的經文,述說著神愛著每一個人,也願每一個人得著這個好消息,保羅自己在外邦人中傳揚福音,也有許多如何與人交往的教導。
  所以,這段經文指的不要同負一軛,並不是指不和非基督徒有關係、不和他們來往,而是自己可以如何回應神,從罪、不義中分別出來,單單屬於神。

Q2:婚姻是上帝祝福的,軛就是代表婚姻嗎?
A2:
  
軛,是一個象徵,一個引喻,是一個當時猶太人明白的生活事物。想像一下,一隻高高大大壯壯的牛,和一隻小小矮矮瘦瘦的驢,套在同一付軛上耕地,是很不協調的,是犁不直的,是讓牛覺得礙手礙腳,讓驢被拖著走的。這個象徵,也代表著神所賜下的原則,是純淨的、是一致的,是不摻雜的。
  若要探討聖經中對婚姻的教導,哥林多前書(7)、希伯來書(13:4)、以弗所書(5:22~6:4)都是對婚姻直接的教導。
  而在這一段(林後6:14),軛指的並不是婚姻,雖然歷代以來有許多人在解釋、翻譯時,喜歡加入婚姻這個層面的解釋。但這並不是保羅原本的教導。

  希臘文原文參考
    http://bible.fhl.net/new/fhlwhparsing.php?engs=2+Cor&chap=6&sec=14
  其他注釋
    http://bible.fhl.net/new/com.php?book=3&engs=2+Cor&chap=6&sec=14&m=
  譯本比較
    http://www.web4jesus.org/BibleTools.asp

Q3:基督徒與非基督徒可以結婚嗎?
A3:這不是一個容易回答的問題,提供幾個參考,也表達我自己的想法。
  保羅自己是認為要嫁娶是基督徒,在林前(7:39)丈夫活著的時候,妻子是被約束的;丈夫若死了,妻子就可以自由,隨意再嫁,只是要嫁這在主裡面的人。這是最直接論及嫁娶對象的經文。
  但保羅在前面一點論及基督徒與非基督徒的婚姻,最後的結論是"只要照主所分給各人的,和神所召各人的而行。..."(林前7:17)
  而我自己並不覺得是絕對不可以的,但二人的價值觀不同,誰影響誰就難說了,不一樣的價值體系、不一樣對生命的感受、不一樣人生的態度、不一樣的面對死亡。很容易吵架哦。

信與不信

在哥林多後書六章14節這樣寫著 「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,不要同負一軛」。這是指「異信」婚姻說的嗎? 為什麼?

哥林多書的寫作目的
  保羅寫成哥林多後書的背景簡述如下:
  1. 主要是說明、辯解自己是使徒的身份
  2. 解釋自己行程改變的原因
  3. 收取奉獻

保羅在林後六章前後的思路
  第五章保羅是在講自己作基督的使者(5:11-19),並提到了無罪的代替有罪的,叫人成為神的義(5:20-21)。第六章就勸哥林多人不可白受恩典(6:1-2),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(6:3-10)。並再一次述說自己對哥林多人像是自己的孩子(6:11-13)。便提到了「你們和不信的原不相配,不要同負一軛」,接著用許多的對比及舊約的應許要哥林多人分別出來,作神的兒女(6:14-18)。第七章接著舊約的應許做出一個小結當潔淨自己、敬畏神、得以成聖(7:1)。又再一次提到哥林多人當接納自己(7:2-4)。

6:14-7:1段落的思路
  保羅把收信的”你們”和”不信的”用五個比喻來類比:義和不義、光明和黑暗、基督和撒但、信主和不信主、神的殿和偶像。並述信主的人是神的殿,接著便引用結37:27、賽52:11做為神要住在信徒中間,也要從世人中分別出來,不要沾不潔的物。並做一個小結論是”當潔淨自己,除去身體、靈魂一切的污穢,敬畏神,得以成聖”。

6:14的字義和結構
  如果對照希臘文聖經為”你們不與不信的同負軛,因為公義和不法有什麼相交嗎?光與黑暗有什麼相通呢?”原文中沒有原不相配這幾個字。幾乎所有的英文譯本都沒有提及”原不相配”的子句(ASV, BBE, KJV, YLT, WEB, DARBY),和合修正本、現代中文譯本、思高譯本也沒有原不相配的字樣和意思。而呂振中譯本中則譯為”別跟不信者異類同軛相配偶了”與和合本意思較相近,有不可與未信者結婚的意思。
  保羅提到同負軛的概念可能取自申命記22:10摩西的律法,原是不要混雜二樣牲畜,守約不行神看為惡的事。在新約只出現一次,字義為不公平的負在同一個軛上。

6:14的原意
  在給哥林多人的書信中,保羅為自己的身份辯護,也要收信人在各樣的事上表明自己是神的用人,並與不信者分別出來,不與他們有分享、團契、交流、聯合的關係,就像義和不義、光明與黑暗等等並不相通、相交,要除去污穢、敬畏神、得以成聖。

小結
  保羅在這一段落的主題是成聖、與不信的分別出來、不與不信的有團契、相交的關係。並未針對婚姻而論,但此一原則”不與不信的同負一軛”,仍可應用於婚姻-人與人間最親密的關係之上。

赦和不赦

經文:馬可三28-30

3:28 我實在告訴你們,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褻瀆的話都可得赦免;
3:29 凡褻瀆聖靈的,卻永不得赦免,乃要擔當永遠的罪。
3:30 這話是因為他們說:他是被污鬼附著的。


經文大綱:
 ●可得赦免的罪和話(28)
 ●不可得赦免的褻瀆(29-30)

信息:
這一段耶穌講的話,是在文士硬是把聖靈的工作當成污鬼的為,是在文士認為耶穌是被鬼王附著之後對文士所說的。褻瀆是什麼意思呢?是指說不敬、敵對、毀謗、譏笑的話。而當耶穌面對這樣的毀謗、指控,祂卻對著文士說:我實在告訴你們。世人一切的罪和一切對神而說,不敬、敵對、毀謗的話都可得赦免。但是敵對、毀謗聖靈的,卻永遠不得赦免,要擔當永遠的罪。當文士聽到這樣的話,這是很重的話。耶穌沒有和他們吵架,沒有爭論,也沒有惡言相向。卻是出自耶穌內心的,我實在告訴你們。
文士也會回想,”褻瀆”在舊約裡,在他們過去所學裡,在律法裡,褻瀆神的名、褻瀆聖物、聖所,拜偶像是褻瀆。這些,是有了該死的罪,是要被治死的。但現在,耶穌卻說,對神這些的不敬、敵對、毀謗,都可得著赦免。反而褻瀆聖靈卻永不得赦免。這是以前沒聽過的,是一個新的關係,一個新的人與神之間的關係,一個新一信仰原則。
這群文士需要做一個抉擇,耶穌是瘋子,他所說的褻瀆了律法,常說褻瀆的話、褻瀆安息日…但耶穌趕出了鬼、耶穌醫病、耶穌許多的神蹟,要怎麼解釋?又或是耶穌真的是救主、是彌賽亞,是舊約所預言要來的那位?
若沒有聖靈的工作,沒有人可以真正的把天國的好消息聽進心裡,也沒有辦法打開心門接受耶穌做自己的主。但若是持續的抵擋聖靈的感動、帶領,就像文士一樣,明明的看見耶穌趕鬼、醫治、傳天國的福音,卻要想盡辦法去扭曲、欺騙自己,那不是真神,那不是善的。這樣的態度,這樣的褻瀆,沒有辦法讓真理進到自己的生命中,也就無法得救,要永遠擔當自己的罪。

呼召:
許多基督徒看到這幾節經文,就會很害怕自己說了什麼話,得罪了聖靈,就從此翻不了身、死定了、沒救了、離開神了…但當我們重新回到聖經的上下文、舊約的時代背景裡,才會更瞭解這些經原本的意思,而不是用現在的解釋來瞭解聖經。但也要把這些意思用在現在的世代,用在現在的自己身上。我們是否常不相信、不承認聖靈所做的工作呢?
耶穌面對文士的不敬、敵對、毀謗,卻發自內心的告訴他們得救的真理,也再給他們機會可以悔轉向神、可以重新認識真實的真理,耶穌是愛每一個人的,願每一個經過他身邊的人都得著這個福音,這個福份。我們呢?


講章大綱:
赦和不赦
 ●可得赦免的罪和話
 ●不可得赦免的褻瀆

2008/9/26

二種看見

經文:馬可三23-27

3:22 從耶路撒冷下來的文士說:他是被別西卜附著;又說:他是靠著鬼王趕鬼。
3:23 耶穌叫他們來,用比喻對他們說:撒但怎能趕出撒但呢?
3:24 若一國自相紛爭,那國就站立不住;
3:25 若一家自相紛爭,那家就站立不住。
3:26 若撒但自相攻打紛爭,他就站立不住,必要滅亡。
3:27 沒有人能進壯士家裡,搶奪他的家具;必先捆住那壯士,才可以搶奪他的家。


經文大綱:
 ●文士的言論(22)
 ●耶穌的回應(23-27)

信息:
  在20-21節,耶穌的親屬來拉他,在31-35節,耶穌的家人來找他,看來耶穌是在家鄉附近,進了一個屋子,趕鬼、醫病、傳講福音。耶穌的家鄉,名叫拿撒勒,是在加利利地區的湖邊,也是個鄉下的漁村。而耶路撒冷,是當時以色列人的宗教中心、政治中心,是以色列的首都,聖經沒有記載幾個,但有一些、一群、最少二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看看耶穌在做什麼,但這些文士似乎沒辦法接受耶穌和他們信的是同一位神,在前幾章提到了耶穌不守安息日、耶穌在安息日治病、耶穌赦免癱子的罪,這是文士們腦海中的律例規條無法接受的。

  當他們看到耶穌把鬼趕出去了,這是一個明顯的神蹟,這是一個就在眼前發生的事,他們就說,耶穌是被別西卜附著,別西卜是一個外族神的名字,但在耶穌的時代,大多指著鬼王、撒但。文士又說:他是靠著鬼王趕鬼。文士看到耶穌的能力太大了,而耶穌又不是屬神的,那就是屬鬼的了,能力又很大,就是鬼頭頭、鬼王囉。這是嚴重的指控耶穌所做的事,這也推翻了耶穌的講道、醫病,都是惡的,都是出於鬼的。

  面對這樣嚴重的指控,這個從耶路撒冷文士發出來的控告。耶穌叫他們、請他們來,用比喻對他們說,若一個國家內戰,那國家就衰敗下來,就會走向滅亡,家也是一樣,如果撒但自相攻打紛爭,大鬼可以趕小鬼,那撒但的權勢就站立不住,必要滅亡。鬼頭頭把附在人們身上的小鬼趕出來了,這樣撒但的勢力不就減少一分了嗎?這是很簡單的邏輯。而文士們在意的是能力的大小,這個人是不是符合傳統的儀文規條,但耶穌看重的是許多人從壓制、捆挷中得釋放和自由,耶穌的眼中就是要把神國臨到的福音帶給這些人們。在27節,耶穌也表明了自己的身份,壯士住在屋子裡,就像撒但住在人們心裡、壓制著人、控制著人、把貪婪、惡的思想放在人心裡,沒有人可以進到壯士的屋裡搶東西出來。但這個人要得自由、釋放,就要有比他更強更大的,把原先的壯士捆了,才可奪回人的靈魂。而耶穌自己、耶穌所帶來的好消息,是更強大、更真實、更有能力的,為要叫人得自由、得有盼望。

呼召:
  文士和耶穌,面對同一件事情,卻有著全然不同的看見。在文士心中最重要的是尊守成文的規條律例,所以他們毀謗了真理忘卻真神。在耶穌心中最重要的是神國的臨到和萬人得救,所以耶穌傳講、醫治、釋放。

  福音不只是好消息,是更強大的、是更更真實的、是更有能力的。在這一場爭戰中,倚靠福音是有能力的、傳講福音是有真理的、經歷福音是有大能的。在爭戰中帶著福音去,是勝過撒但的,是釋放人心的,但也會像耶穌一樣,面對那來自大勢力、有名聲的文士抵擋、控告,他們似乎是對的,但是卻是錯誤、是沒有生命、是沒有能力的。

講章大綱:
二種看見
 ●看不見神國的文士(20)
 ●傳釋放福音的耶穌(21)

要吃飯還是要真理

經文:馬可三20-21

3:20 耶穌進了一個屋子,眾人又聚集,甚至他連飯也顧不得吃。
3:21 耶穌的親屬聽見,就出來要拉住他,因為他們說他癲狂了。


經文大綱:
 ●人群的聚集(20)
 ●親屬的行動(21)

信息:
  耶穌仍然照常醫病、趕鬼、講道。眾人聚集,連吃飯都不顧。(原文翻譯是他們不吃飯,不是耶穌不吃飯)就像粉絲久候機場,甚至帶著帳篷去守候。耶穌的親屬聽見這樣的事情,就要拉住祂,不要再這樣下去了。為什麼大家不拉耶穌,親屬反而拉著耶穌呢?這些親屬從小看耶穌長大,對他們而言,耶穌是個木匠的兒子,耶穌不可能是彌賽亞、是基督、是世界的救主。你是我認識的,你是我們家族裡的,你再這樣下去講道、行一些非常人能做的事,被羅馬政府抓了怎麼辦?被當成新興宗教、巫術怎麼辦?會連累到我們的。這些認識耶穌的人們、家人、親屬,沒有辦法相信他們眼前的耶穌,是神的兒子,是許多人的救主。

呼召:
  人,有個習慣,看別人不好的,看別人過去的,就是這個人的價值,心裡會自動的為一個人打分數。面對熟悉的人,尤其是家人,總是最難溝通的、最難信服的、最難看他比自己好。

  人,還有個習慣,看重這個人做的事,比這個人還重要,對一個人的印象、評價,是跟據他所做的事來判斷,用自己的價值觀來看待另一個人做的事。而不去瞭解、去問問,為什麼你要這樣做。

  人,又有個習慣,面子很重要,害怕別人看來不光彩、害怕別人用不同的眼光來看待,害怕家醜外揚。病得醫治、鬼被趕出、真理的道就在耳邊,耶穌的親屬卻拉住祂,說他癲狂了,快停止吧、快住手吧。看見人顧不得吃飯的事情,卻丟掉了生命中的真理。

講章大綱:
要吃飯還是要真理
 ●放棄吃飯 (20)
 ●放棄真理 (21)

2008/9/24

天國來的使命

經文:馬可三7-19

3:7 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去,有許多人從加利利跟隨他。
3:8 還有許多人聽見他所做的大事,就從猶太、耶路撒冷、以土買、約旦河外,並泰爾、西頓的四方來到他那裡。
3:9 他因為人多,就吩咐門徒叫一隻小船伺候著,免得眾人擁擠他。
3:10 他治好了許多人,所以凡有災病的,都擠進來要摸他。
3:11 污鬼無論何時看見他,就俯伏在他面前,喊著說:你是神的兒子。
3:12 耶穌再三的囑咐他們,不要把他顯露出來。
3:13 耶穌上了山,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;他們便來到他那裡。
3:14 他就設立十二個人,要他們常和自己同在,也要差他們去傳道,
3:15 並給他們權柄趕鬼。
3:16 這十二個人有西門─耶穌又給他起名叫彼得,
3:17 還有西庇太的兒子雅各和雅各的兄弟約翰,又給這兩個人起名叫半尼其,就是雷子的意思,
3:18 又有安得烈、腓力、巴多羅買、馬太、多馬、亞勒腓的兒子雅各、和達太,並奮銳黨的西門;
3:19 還有賣耶穌的加略人猶大。


經文大綱:
 ●退到海邊多人跟隨(7-8)
 ●醫病趕鬼清楚使命(9-12)
 ●設立門徒呼召差派(13-19)

信息:
  在會堂裡安息日的事件之後,耶穌和門徒退到海邊,他們原本是前行的,是進到猶太人的會堂宣講神國的,現在卻要退到人煙稀少的海邊去。但有許許多多人從加利利這個地區出來,跟隨耶穌。有許多人聽見耶穌的事,從以色列國內東南西北、從很遠的地方來到耶穌那裡。耶穌所做的事出名了,雖然遇到了一些挫折,但人群湧向祂,人們傳揚祂所做的,人們想要來見祂。

  事工很成功,耶穌可以在海邊蓋個大教堂、或者發表參選宣言、又或者聚集群眾的力量,回到城鎮裡、重新進到會堂裡。但在馬可福音裡,耶穌沒有再回到會堂去,耶穌沒有蓋起超級福音大樓,耶穌卻做同樣的事,凡有病的,凡摸到祂的,病就得醫治。這是個持續、最簡單、卻也是最直接的能力,供應、改變、滿足人最基本的需求。有了人群,有了跟隨者,有了信任,做為一個焦點、一個領袖的耶穌,可以輕易的得到權力、得到名望、得到力量,但是耶穌知道祂要做什麼,知道祂自己的使命。祂不要人群的擁擠干擾祂的事奉,預備了一支小船,可以離岸有點距離,可以講天國的道。耶穌不只是滿足人身體上的需要,祂真知道,這些人,需要從天國來的好消息、需要真理、心靈也需要醫治。

  這,也是一場戰爭,一場屬靈界的戰爭,耶穌趕鬼,叫人從鬼的轄制中得釋放。這些鬼無論何時看見耶穌,就俯伏在他面前,喊著說:你是神的兒子。耶穌卻叫這些鬼閉嘴,這些鬼在做最後的努力掙扎,這些鬼要耶穌出名,要在群眾擁擠時,讓人群關注耶穌的身份。這是一個試探、一個攻擊,一場奪取靈魂的戰爭。

  這時,耶穌上了山,在眾人面前,隨自己的意思叫人來;他們便來到他那裡。這群人,是特別的,是被揀選的,不因著這些人的身份,不因著這些人所做的事、工作、或是地位,只因著主的呼召,也因著自己的順服,就來到主前跟隨祂。

  耶穌也要這些人常和自己同在,聽祂講道、看祂醫病、與祂一同趕鬼、認識耶穌自己、也明白真理的道,看見一個榜樣,看見一個學習的樣式、看見一個講說也行出來的老師,呼召跟隨的第一步,就是認識、經歷神的國度、神的兒子、從天上來的使命。

  耶穌也要差他們去傳揚祂所傳的道、傳揚天國的好消息,真理是要被傳揚、被認識、被顯明的,這是揀選,這是差派,門徒不只享受神的國、病得醫治、心靈得自由,這是呼召、這是使命。

  有了這樣的使命,不只是口頭可以傳揚。在呼召裡、在跟隨裡、在學習裡、在差派裡,耶穌也主動的賜給他們權柄趕鬼、有能力可以釋放、有身份可以爭戰,加入這一場挽救靈魂的戰爭。

呼召:
  二千年前這一小群不起眼的人,這一小群被揀選跟隨耶穌的人,這一小群看見耶穌使命的人,二千年後卻讓這個世界翻轉,福音仍在傳揚,莊稼乃待收割,若有從耶穌來的呼召、你願意回應、順服這樣的呼召嗎?來到耶穌面前,常與祂同在,認識祂的使命、認識祂的工作、認識祂的態度、認識祂自己,明白真理的道,也被差派,被賦予權柄,加入這場與耶穌同傳揚的行列。
  記得,這是一場屬靈的爭戰,有試探、有陷阱、有挫折,耶穌呼召的門徒中有傳揚耶穌至死方休的,也有貪愛自己賣主而亡的。這場仗不是倚靠自己能站立得穩,而是順服呼召、跟隨榜樣、領受差派。

講章大綱:
天國來的使命
 ○耶穌的事奉(7-12)
  ●屬神的使命
  ●屬天的眼界
  ●屬靈的爭戰
 ○耶穌的揀選(13-19)
  ●跟隨的呼召
  ●常在的學習
  ●權柄的差派

2008/9/23

不安息的安息日

經文:馬可三1-6

3:1 耶穌又進了會堂,在那裡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。
3:2 眾人窺探耶穌,在安息日醫治不醫治,意思是要控告耶穌。
3:3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:起來,站在當中。
3:4 又問眾人說: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那樣是可以的呢?他們都不作聲。
3:5 耶穌怒目周圍看他們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,就對那人說:伸出手來!他把手一伸,手就復了原。
3:6 法利賽人出去,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。

經文大綱:
 ●眾人在安息日窺探耶穌(1-2)
 ●耶穌質問眾人(3-4)
 ●耶穌醫治病人(5)
●法利賽人商計除滅耶穌(6)

信息:
  耶穌來到會堂裡,是來傳天國的好消息,是來讓許多人認識真神的。但這次的會堂,有一個人枯乾了一隻手。他坐在一個明顯的地方,眾人都知道這個人,都看見這個人,眾人心裡也想著,當耶穌一進來,祂必定看的見這個人的手。

  耶穌來了,耶穌也看見這個人,但聖經沒寫到這個手枯乾的人,有沒有求耶穌醫治他。但眾人都坐著,等待著,當中有些法利賽人,這些謹守律法規條的人,這些認真行動的人,這些被人們看重、尊敬、仰慕的人,也看著耶穌。但這些人,等著,今天是安息日,今天是在猶太人每個安息日聚集的會堂裡,你做不做工?醫病,是一種工作,這個手枯乾的人,沒有生命立即的危險,法利賽人等著耶穌,你醫不醫治這個病人,這個不急著現在醫的病人。你醫了,就違反了法律的規定、就違反了神賜給以色列人的戒命。這是一個嚴重的控告,最重是可以判死刑的。

  耶穌對那枯乾一隻手的人說:起來,站在當中。耶穌為什麼要這個人,站在眾人當中呢?如果我是那個人,會害怕、會擔心、會自卑,看看週圍的人,他們看著我的手,為了要控告耶穌,他們期待我的手會好起來,卻是要得著把柄,要告那醫治的人。我自己很希望手可以好起來,但是若我的手現在好起來,就有一個人有麻煩了。

  坐著的人當中,有許多人聽過耶穌,有許多人看過耶穌,有許多人聽過耶穌講天國的道,看過耶穌醫治好那不可能醫好的病,許多人見過耶穌行許多奇妙的事蹟。耶穌在週間做的事,很好,很開心,很有幫助,但耶穌不太守規舉,在之前才在麥田違反了安息日。耶穌做的不合乎法利賽人的期待,不符合猶太人生活的原則,”不像”個崇高的律法師、教師,也不太像彌賽亞-猶太人期盼拯救他們的君王。

  耶穌不是我行我素,祂沒有立即的醫治這個手枯乾的人,祂問坐著的眾人說:在安息日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那樣是可以的呢?耶穌直接的挑戰著每一個坐在會堂裡的人,每一個在安息日來到會堂要尋求、親近、認識神的人。耶穌問著:安息日是什麼日子?想想吧,為什麼要有安息日?安息日是用來做什麼的?你們每一個人來到安息日,只是因為習慣?因為不得已?因為害怕會被神逞罰?

  沒有人有聲音,看著這個手枯乾的人,面對這個答不出來的問題,沒有人敢回答。說是作惡的,三歲小孩都知道這樣會被打。說是行善的,那就表示可以醫這個人了?醫好這個手枯乾的人,這個不能工作的人,這個正羞愧、不安、軟弱的人,誰都知道是一件好事,沒有人作聲。在會堂裡是有壓力的,在法利賽人面前,是有壓力的。也許有些人想,但沒有人敢打破沈默。

  耶穌怒目四周,看著他們,這不是一個好受的時刻,有些人看著誰敢發聲,有些人心裡矛盾,有的人等著看結果,有的人等著看耶穌做什麼。耶穌憂愁,憂愁他們的心剛硬,來到會堂,是要尋求神、是要休息、放下工作的勞碌和重擔。卻不瞭解安息日的意義,卻因為儀文、成文的規條,來抓耶穌-神兒子的把柄。

  耶穌對那人說:伸出手來!伸出那支枯乾的手來。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要求,一個不合理的命令。你被人看扁、你被人放棄、你被人當利用的工具、你現在站在眾人面前,你知道我可以醫好你。現在你要做一個選擇,是要順從法利賽人,是要和這裡不敢發聲的眾人一樣,拒絕耶穌。還是要相信耶穌,要重新更新自己的信仰、自己對神的認識?

  耶穌沒有碰他、問他病症如何、沒有在暗處偷偷拉他的手一把。耶穌在眾人面前,要他站起來。對,你跟別人不一樣,別人有奇異的眼光、別人有不好的期待、別人看你只是一個工具。但你要不要重新面對自己的生活、要不要重新面對自己的信仰?

  他把手一伸,手就復了原。法利賽人出去,同希律一黨的人商議怎樣可以除滅耶穌。希律是當時羅馬人統治猶太人設立的王,希律黨,是走在政治上的人,是在希律底下的人,這些宗教上的領袖去找政治上的人物找有權力的人,要除滅耶穌。

  這個手枯乾的人他做了選擇,他相信耶穌帶來的是善的,是救他命的。他伸出手,手就復原。這群法利賽人也做了選擇,他們堅持自己所奉行的規條儀文,會堂裡,耶穌所說的” 在安息日,行善行惡,救命害命,那樣是可以的呢?”還在人心中迴盪時,他們出去,商議怎樣除滅耶穌。

呼召:
  我們也許不會殺人,像個坐底會堂裡的老百姓,一邊害怕法利賽人的權勢,一邊擔心傳統的改變,卻又知道什麼是真實的,是好的。不敢站起來,不敢作聲,害怕改變帶來指責、被控告、被切割、和群體不一樣。回應耶穌吧,回應聖經裡來的呼召吧,當真理、聖靈帶領我們歸向主時,站起來吧。

  法利賽人熱心的尋找,但被聖經形容是心裡剛硬的,他們看傳統、看自己的榮耀超過了真正的生命和真理。在職場上,在家庭裡,有時陷阱就在那裡,等著別人踏進去,為著自己的能力、行動而自豪。聽聽耶穌在講什麼?放下自己,要堅持的不是規條、不是原則,要堅持的是信心,對神賜下恩典的信心。

  那站著手枯乾的人,看來是最軟弱的,是最不被人看好的,是被利用的。卻也是第一個經歷耶穌恩典得自由的。跟隨著祂,用生命去做出選擇,大膽的去經歷那豐盛的生命。

講章大綱:
不安息的安息日
 ●窺探耶穌(1-2)
 ●怒目耶穌(3-5)
 ●除滅耶穌(6)

救命與害命
 ●枯乾手的起立(1-2)
 ●安息日的安靜(3-5)
 ●法利賽的商議(6)

2008/9/22

只看見麥穗

經文:馬可二18-22

2:23 耶穌當安息日從麥地經過。他門徒行路的時候,掐了麥穗。
2:24 法利賽人對耶穌說:看哪,他們在安息日為甚麼做不可做的事呢?
2:25 耶穌對他們說:經上記著大衛和跟從他的人缺乏飢餓之時所做的事,你們沒有念過嗎?
2:26 當亞比亞他作大祭司的時候,怎麼進了神的殿,吃了陳設餅,又給跟從他的人吃。這餅除了祭司以外,人都不可吃。
2:27 又對他們說: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,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。
2:28 所以,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。


經文大綱:
 ●門徒在安息日掐了麥穗(23)
 ●法利賽人的質問(24)
 ●耶穌的回應(25-28)
信息:
  在創世的時候,天地萬物的造齊了,神造萬物的工已經完畢,就在第七日歇了祂一切的工,安息了。也賜福給這一日,定為聖日。安息日,在出埃及記,摩西的時代,神吩咐色列民,六日要作工,第七日要休息,即使是在收割的時候。(出34:12)但到了耶穌的時代,法利賽人認為用了掐了麥穗,就是收割,是不被允許的,是犯了安息日的律法。所以他們質問耶穌,他們要一個理由,他們要耶穌制止門徒。

  耶穌對他們說了一個故事,一個真實發生的事,一個發生在以色列人敬仰的領袖身上,一個治理以色列國、王身上的事,也是記載在聖經上的事。在舊約撒母耳記上21:1-6有這樣一個故事:
  大衛還未當以色列王,還是做以色列王掃羅的將軍時,掃羅想要殺他,他逃亡到到了祭司亞希米勒那裡,亞希米勒出來迎接他時,大衛編了個謊言回答祭司亞希米勒,不讓他知道自己在逃亡,並向祭司求一些食物,祭司對大衛說:我手下沒有尋常的餅,只有聖餅;若少年人沒有親近婦人、犯了宗教上禮儀才可以吃。大衛對祭司說:實在約有三日我們沒有親近婦人;我出來的時候,雖是尋常行路,少年人的器皿還是潔淨的;何況今日不更是潔淨嗎?祭司就拿聖餅給他。大衛真的不太會說謊,祭司的糊里糊塗,聖餅是有規定只有祭司可以吃的。

  大衛是全以色敬仰、盼望的一位君王,也是被神稱為”合神心意的人”,當法利賽人聽到這個故事,也許他們從來沒想過,大衛撒了謊,大衛騙了祭司,大衛吃了不該吃的聖物,大衛違反了上帝搬佈的規定。神卻對這件事沒有評斷。法利賽人太看重聖經中的律法、規條,卻忘記了這個同樣在聖經中的小故事。難道,信仰是衝突的嗎?君王就可以違反律法嗎?或是神容許一些小小的錯誤而不在意?這段聖經是真的嗎?

  耶穌不只是出個腦筋急轉彎,讓法利賽人頭腦打結,就趁機溜走,而是繼續說下去,”安息日是為人設立的,人不是為安息日設立的。”不是因為安息日要這樣,安息日要那樣,才設立的。神是為人設立安息日,要人有工作,有休息。就像舊約的律法一樣,守了律法,不代表是親近神,而律法的設立,是要幫助人認識神、親近神。

  例子:就像考試,在台灣不會考試就完了,上私立國中要考試、上好高中要考試、上公立大學要考試、研究所要考試、公務人員要考試、不想呆在台灣出去念書還是考試。考不好就打你、罵你、罰你、去補習、去安親、去家教、去重考。原本考試是來衡量學習的成果、學習的成效。是考試領導教學,還是學習透過考試?

  耶穌還是沒放法利賽人走,法利賽人也許會明白律法是為人設立的。但耶穌還希望法利賽人看到:耶穌-“The son of man is here.” 法利賽人啊,你們追求律法、你們在意那小小的細節、你們要尋找永生的神、你們渴望預備自己來親近神,現在這位安息日的主就在你身邊打轉,就在你面前走過來走過去,你把頭埋在六法全書裡,卻從來不曾放下律法,張開眼睛,這位你們日思夜想、刻苦已身、尊守律法要尋找的神,就在這裡。設立安息日的主在這裡,安息日就是要安息,要停下一切忙碌,來遇見這位眷顧人的主。

呼召:
  法利賽人很好笑,也很可悲,最想要認識神的是這群法利賽人,卻也是這群法利賽人、文士、祭士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。

  有時候,詩歌響起時,我們可以”唱歌”,卻從沒有”敬拜”神,有些人可能從來都沒經歷在神面前讚美、感動的味道。禱告時,我們可以”講出”很美的禱詞,卻從沒有痛悔的決定、發自內心的懇求。有些人可能很會禱告,卻從來不知道這位神聽到了沒,也不曾明白主有沒有回應我。再一次來到祂面前,用心向這位神說,我願意將自己交在你手中,願你做我生命的主,願我真的認識祢這位創造萬物、關心我的神。

  法利賽人認真的維護他們所知道的,盡力的用遵行規條,要求自己,為的是要親近造物的主,他們是有渴望的,他們急切的尋找生命的出路,耶穌也給他們機會,傳講真理,也向他們啟示祂自己。許多時候,我們心中還有那股渴望、那份熱情嗎?還像那第一代的基督徒,初信主時,渴望讀聖經、渴望禱告的心情嗎?

講章大綱:
只看見麥穗
 ●法利賽人的律法(23-24)
 ●安息聖日的基督(25-28)

2008/9/21

放不下

經文:馬可二18-22

2:18 當下,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禁食。他們來問耶穌說: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,你的門徒倒不禁食,這是為甚麼呢?
2:19 耶穌對他們說:新郎和陪伴之人同在的時候,陪伴之人豈能禁食呢?新郎還同在,他們不能禁食。
2:20 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那日他們就要禁食。
2:21 沒有人把新布縫在舊衣服上,恐怕所補上的新布帶壞了舊衣服,破的就更大了。
2:22 也沒有人把新酒裝在舊皮袋裡,恐怕酒把皮袋裂開,酒和皮袋就都壞了;惟把新酒裝在新皮袋裡。


經文大綱:
 ●法利賽人質問耶穌(18)
 ●耶穌用新郎的比喻回應(19-20)
 ●耶穌用新布的比喻回應(21)
 ●耶穌用新酒的比喻回應(22)

信息:
(附註-這篇心得的背景及信息還有待商確、保留)

  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按著節期禁食,原本,禁食是為了要面對神、要為罪悔改的心意,摩西規定以色列人每年一次在贖罪日禁食(利 23:27),之後又因以斯帖(斯 9:31)有了新的禁食節期。而在耶穌的時代,法利賽人一週則禁食兩次。

  他們來問耶穌說:約翰的門徒和法利賽人的門徒禁食,你的門徒倒不禁食,這是為甚麼呢?這是以色列上千年來的傳統,這是透過放下自己的需要,來記念神的恩典、拯救,這甚至是律法上明文規定的。

  耶穌用三個比喻回應他們,用三個很生活化、很平常的比喻,要這些禁食的人明白。新郎與伴郎在一起時,伴郎怎麼能夠不吃東西呢?結婚是一件歡樂無比的事,在當時,伴郎是為新郎完成大小事情的,是時時陪在新郎身邊的。但日子將到,新郎要離開他們,他們就會禁食的。耶穌在這裡用比喻暗暗預言著自己將來會離開門徒,到時門徒就會禁食、尋求祂。也預表自己是神的兒子。神的兒子與門徒同在,走在一起、睡在一起,對他們傳講真理、將天國啟示給他們,門徒還禁食要尋求神嗎?

  新的布,還沒洗過、縮過水,舊的衣服已經洗過,縮過水的,把新的布補在舊衣服上,一洗下去,原本平平的衣服,因為新布的縮水,就不好看了,甚至帶壞了舊衣服。新酒還會發酵,會產生氣泡,新皮袋有伸縮的空間,隨著新酒漲大,但舊皮袋已經不會伸縮了,新酒一放進去,產生氣泡漲大的時候,舊皮袋就漲破了。

  這二個比喻,都表達著新的與舊的是不合的,當法利賽人來問耶穌,他們要把舊的傳統,他們要把自己信仰的方式,套在那些與他們不同的地方上。他們用外在眼見的傳統,來衡量信仰中真正的價值。禁食,是克苦自己,是放下自己的需要,為要來認識神,為要表明自己痛恨罪的行動。但耶穌走在他們身邊,在他們面前講道,他們卻一直沒有看見他們尋求的神,就在這裡。

呼召:
  過去的習慣,過去的方式,不代表都不好,不全都是錯誤,但當這些攔在我們面前,讓我們看不見真理,讓信仰停滯不前,你願意放下嗎?

  過去的經歷,現在的身份,是否讓我們像法利賽人一樣,自豪有”好的習慣”、有好的”信仰地位”,有崇高的”信仰行動”,看見別人做不到、沒有做的時候,去指責、去質問、要去顯出別人的不對、要維護自己的榮耀呢?

  有時我們做一些事情,別人看是好的,別人認為是對的,但會不會像伴郎在與新郎同在的時候,禁食、滿面愁容,在當歡樂時卻守著自己的執著而忘記轉眼仰望那真正的主?

講章大綱:
放不下
 ●禁食與不禁食(13-15)
 ●新郎新布新酒(16-17)

2008/9/20

你跟從我來

經文:馬可二13-17

2:13 耶穌又出到海邊去,眾人都就了他來,他便教訓他們。
2:14 耶穌經過的時候,看見亞勒腓的兒子利未坐在稅關上,就對他說:你跟從我來。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
2:15 耶穌在利未家裡坐席的時候,有好些稅吏和罪人與耶穌並門徒一同坐席;因為這樣的人多,他們也跟隨耶穌。
2:16 法利賽人中的文士(有古卷:文士和法利賽人)看見耶穌和罪人並稅吏一同吃飯,就對他門徒說:他和稅吏並罪人一同吃喝嗎?
2:17 耶穌聽見,就對他們說: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


經文大綱:
 ●耶穌教訓跟隨的人(13)
 ●召稅吏利未(14)
 ●與稅吏和罪人一同坐席(15)
 ●文士判斷論斷耶穌(16)
 ●耶穌顯明自己的使命(17)

信息:
  耶穌去到海邊,當人群聚集,祂教訓他們,當耶穌經過收稅關口時,有個人坐著。當人群擠擠嚷嚷的經過時,有個人坐著。當眾人跟著要聽耶穌講道時,有個人坐著。當耶穌經過利未身邊,看到了他,他仍然坐著。

  稅關,是人來人往的地方,是收稅的地方,是利未工作的地方。收稅,在當時並不是一個被看好的工作,是一個討人厭的工作,是一個幫統治政府收錢的工作,要與各樣的人來往,以色列人視稅吏是不潔的,與罪犯、妓女放在一起。利未坐著,聽到一些關於耶穌的傳聞,聽到耶穌來到附近,看到許多人跟隨耶穌。但他仍然坐在稅關上收錢。他沒有起身,他沒有去看看,他沒有動力站起來,去接近耶穌。

  耶穌經過利未身邊,看到利未,就對利未說:你跟從我來。耶穌不只看見擁擠要跟隨他的群眾,耶穌不只講道給那些跟他到海邊的人,耶穌不只看見有權有勢,有名望有地位的人,耶穌不只顧念那些有信心有渴望的人,就像那四個抬癱子的,也顧念那生活沒有盼望、沒有動力、在社會角落的人。耶穌對他說:你跟從我來。

  他就起來,跟從了耶穌。耶穌呼召他,沒有告訴他為什麼,可以得到什麼。但利未站起來了,他知道這是一個機會,他放下原有的工作,他放下原有的想法,他放下原有的生活。他也開放自己的家,接待耶穌、門徒、和許許多多跟隨耶穌的人,一同坐席吃飯。

  當他們一起吃喝、分享時,有一群人指指點點,並且在底下傳話。這群人是社會的高層、是被人尊敬的、是教導人律法的、是與罪人、妓女、稅吏中分別的。他們是遵守信仰規條的人、是社會中的指標、是許多人學習、敬仰的榜樣。他們指責耶穌為什麼和這些罪人、稅吏在一起吃喝,一個傳揚神、一個行神蹟、一個更新信仰的人,應該不要和這些有罪、社會低層的人在一起,應該和法利賽人、文士在一起。

  這話在宴席中傳來傳去,耶穌聽見了,就對他們說,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高明的醫生,才有辦法醫絕症的病人,全然公義的神,才能叫最底下犯罪的人得釋放和自由。這就是耶穌的使命,就像利未、就像癱子遇到耶穌一樣,身體有病痛的得醫治,心靈裡被罪抓住的得自由,生活沒有動力的得盼望。

  什麼樣的人需要耶穌,這些被公認是罪人的、稅吏、妓女、沒有盼望的人而已嗎?法利賽人和文士是被人景仰尊敬的,但他們看不下、嫉妒耶穌和這些罪人同席,他們看不下別人得自由和生命,他們拒絕和一些人來往,他們在自己的原則、信仰的規條中充滿了批評、流言、議論。有些人是外在犯了罪、犯了法律,有些人是內心充滿恨、不安、生氣。

呼召:
  二千年前耶穌來,並說: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,有病的人才用得著。我來本不是召義人,乃是召罪人。現在的今天,這位神仍透過聖經,向每一個人說話。他即是神,就不受時間的限制,他即要召罪人,無論什麼樣的罪他都可釋放,即使你覺得自己不能,有家庭的限制、如果接受耶穌會有很大的壓力、不敢真的放下自己原有的宗教信仰。就像利未一樣,他沒有辦法站起來,但耶穌來到他身邊,也來到你身邊,耶穌不只看到那些願意的人,也看到那些坐著的人。他也再一次邀請,你跟從我來。

講章大綱:
你跟從我來
 ●給罪人的呼召(13-15)
 ●給義人的呼召(16-17)

2008/9/19

不顧一切

經文:馬可二1-12

2:1 過了些日子,耶穌又進了迦百農。人聽見他在房子裡,
2:2 就有許多人聚集,甚至連門前都沒有空地;耶穌就對他們講道。
2:3 有人帶著一個癱子來見耶穌,是用四個人抬來的;
2:4 因為人多,不得近前,就把耶穌所在的房子,拆了房頂,既拆通了,就把癱子連所躺臥的褥子都縋下來。
2:5 耶穌見他們的信心,就對癱子說:小子,你的罪赦了。
2:6 有幾個文士坐在那裡,心裡議論,說:
2:7 這個人為甚麼這樣說呢?他說僭妄的話了。除了神以外,誰能赦罪呢?
2:8 耶穌心中知道他們自己心裡這樣議論,就說:你們心裡為甚麼這樣議論呢?
2:9 或對癱子說你的罪赦了,或說起來!拿你的褥子行走;那一樣容易呢?
2:10 但要叫你們知道,人子在地上有赦罪的權柄。就對癱子說:
2:11 我吩咐你,起來!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。
2:12 那人就起來,立刻拿著褥子,當眾人面前出去了,以致眾人都驚奇,歸榮耀與神,說: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!


經文大綱:
 ●許多人來聽耶穌講道(1-2)
 ●有人帶著癱子來見耶穌(3-4)
 ●耶穌見他們的信而而赦罪(5)
 ●文士判斷了耶穌的作為(6-7)
 ●耶穌指出了文士心中疑惑(8-9)
 ●耶穌醫治了癱子顯明權柄(10-12)

信息:
  耶穌在房子裡,許多人聽見,就聚集。聖經只提到一些文士,沒有提到其他還有什麼樣的人,但或許有想來看看耶穌的人、有想來聽道的人、也有想來得醫治的人。帶著癱子來的人,也聽到了,就帶著這個無法走路的人,要來見耶穌。

  人太多了,沒有辦法靠近耶穌,也許擠到了一個地步,他們如果抬著癱子擠進去,癱子可能就永遠癱了。這時候,坐下來,找個視野好的地方。耶穌總是會出來的,人群總是會散去的。這似乎是個比較聰明的做法。

  但這四個人,他們不等待的,他們不遲疑的,他們要立即的見到耶穌,他們不顧環境的阻攔,不顧耶穌正在講道,不顧拆別人房子要賠錢,不顧其他人怎麼看他們,也不顧公共安全,他們要馬上的見到耶穌。他們心中的渴望,表現在他們的行動裡。他們相信只要見到耶穌,癱子就有救了,他們不想背動的等待耶穌走出房子,他們不顧許多小細節,就是只要到耶穌的面前,這就是他們的信心。

  耶穌見到他們的”信心”,就對癱子說,小子,你的罪赦了。當這個癱子聽到了這句話,是很錯鍔的,是很緊張的。我本來是要得醫治的,為什麼你不醫我,反而赦了我的罪?你知道我犯了什麼罪嗎?那你會不會說出來?是不是要趕快叫房頂上的人把我拉上去?

  這時,文士,懂當時律法、研究信仰、應該是最認識神的人心也開始錯鍔、緊張。這個人說錯話了,只有神才能赦罪,你只是一個講員、只是一個人…

  耶穌回應了文士,也回應了癱子,更回應了圍觀的眾人:說那一句比較容易?你的罪赦了;或說,起來,拿你的褥子行走? “你的罪赦了”看起來比較容易嗎,誰知道真的赦罪了,從外表一點也看不出來。但叫一個癱子起來,沒有幾個大講員敢的。從人看來,赦罪是容易的,是看不見的。醫治是難的,是立即可見的。但對耶穌而言,叫癱子起來,卻只是身體上的好轉。而真正的生命,卻需從罪中得釋放、得赦免。耶穌看到了他們的信心,就給了癱子最需要的救恩。

  接下來,耶穌對癱子說,我吩咐你起來,拿你的褥子回家去吧。那人就拿著褥子當眾人的面出去了。這個癱子,重新面對了自己的人生,他不只得到他想要的醫治,也經歷了從神而來的赦免,在身體、心靈裡都有新的盼望,眾人見證他的重生,他重新回到家中,有一個新的生活。

  不只是癱子和抬他的人有了新的看見,文士們也重新認識這位活在他們當中的神,耶穌,關心的不只是外在的健康,也是內在的、看不見的生命,願意到祂面前的,罪得赦免,病得醫治。不再只是從聖經中認識神、不再只是聽別人講說,不再只是口頭的言語,而是親身經歷神的作為、不再只是外表,更是看不見的。

呼召:
  耶穌,真正明白人的需要,他眼中看見的不只是一個癱瘓、無法行動的人,而看到人生命中真正的需要。需要自由,需要盼望,需要從罪中被赦免、被釋放,身體也需要被醫治。你願意像那四個抬癱子的人嗎?不顧一切的,就是要立即來到耶穌面前?向祂求,向祂承認自己的不足、軟弱、罪?

講章大綱:
不顧一切
 ●渴望的人(1-4)
 ●赦罪的人(5)
 ●疑惑的人(6-7)
 ●是神的人(8-10)
 ●更新的人(11-12)

開版原由

有別於另一個網誌,在這個網誌裡,寫下早晨讀聖經時的感動、信息、分享。

在這個網誌裡的資料,您可以做為講道、分享、討論,
若要修改、指正,以不違背整本聖經、不違背解經原則為基礎。

~~~願真理亮在人的心中~~~

小耶利米 9/19/200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