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12/26

神蹟背後的福音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8/12/25-26
經文:馬可八11-21

8:11 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,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,想要試探他。
8:12 耶穌心裡深深的歎息,說: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?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。
8:13 他就離開他們,又上船往海那邊去了。
8:14 門徒忘了帶餅;在船上除了一個餅,沒有別的食物。
8:15 耶穌囑咐他們說:你們要謹慎,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。
8:16 他們彼此議論說: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。
8:17 耶穌看出來,就說: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?你們還不省悟,還不明白麼?你們的心還是愚頑麼?
8:18 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
8:19 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,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?他們說:十二個。
8:20 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,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?他們說:七個。
8:21 耶穌說:你們還是不明白嗎?


前段重點:
  在第六章,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,讓五千人吃飽,接著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,接著在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在曠野,耶穌再一次行了讓四千人吃飽的神蹟。
後段重點:
  耶穌和門徒來到伯賽大,耶穌醫治一個瞎子。

作者思路:
  二次吃餅得飽的神蹟,前後都有法利賽人、文士來和耶穌辯論,或要試探祂。馬可福音的作者記載了一段耶穌與他們談論有關神蹟的對話。當門徒與耶穌在海上時,耶穌又與門徒論及法利賽人,並提到這二次神蹟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對話中,為什麼耶穌好像才行神蹟,卻說沒有神蹟?
  • 作者刻意把行神蹟,沒有神蹟放在一起,用意何在?
  • 為什麼是法利賽人和希律?
  • 二次神蹟和法利賽人的關聯?
  • 耶穌要門徒明白什麼?
  • “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”的願意最可能是-絕不會有神蹟顯給這個世代的!(新譯)
  • 可17-18類同於賽6:9-10他說:你去告訴這百姓說:你們聽是要聽見,卻不明白;看是要看見,卻不曉得。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,耳朵發沉,眼睛昏迷;恐怕眼睛看見,耳朵聽見,心裡明白,回轉過來,便得醫治。


信息:
  在野地裡,有四千人因著幾餅得吃飽,眾人散去,當耶穌和門徒來到一個城鎮裡,又有法利賽人來問耶穌,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,想要看看耶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。但耶穌心裡深深的歎息,說: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?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。
  耶穌,神的道,成為肉身,成為人的樣子,來到這個世界上,走在人群當中,而這些等候神、尋找神的法利賽人,來到獨一的真神面前,向祂要一個神蹟,要一個兆頭,有許許多多的神蹟發生在耶穌身旁,許許多多人傳說著被醫治、得看見、得聽見、得釋放的事蹟,但當人不信,當人用自己的法則來驗証、尋找真神,即使神就在眼前,可以摸到、可以看到、可以與祂說話,他們仍看不見,不明白。法利賽人向真神求一個顯出來的神蹟。卻不知行神蹟的主就在眼前,卻不知耶穌自己就是最大的神蹟。
  耶穌歎息著,告訴法利賽人,這世代為什麼求神蹟呢?若看不見神奇的事,就拒絕真神了嗎?在舊約有多少預言彌賽亞-耶穌自己的經文,當這些應驗在這世代人的眼前,你們還求那小小的神蹟嗎?這個世代需要的不是神蹟,而是真實的信心,是明白神道理的信心。
  而在船上,門徒忘了帶餅,耶穌教訓他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。法利賽人指的是之前來試探耶穌,要耶穌顯神蹟,才要相信的人。而希律,作者在第六章提到希律殺約翰的經過、原因,應是指希律因自己的面子、所說不當的誓言,而放棄從神而來的道。酵,指的是這樣的心態、不信的心即使只是一點點,但會像麵酵發漲起來。
  門徒仍看重環境、食物,像在曠野一樣,議論著責任、原因、但也因現實而無法解決。但耶穌卻用舊約先知的語氣(以賽亞書6:10)告訴他們,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前不久才用五個餅給五千人吃飽,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,還收拾了許多籃零碎,現在還因為沒有餅而擔心、議論嗎?
  許多神蹟奇事在你們身旁發生,而些神蹟奇事不是要證明耶穌自己的身份是誰、能力有多大,而是福音供應一個人真實的需要,心靈缺乏的聽見真理,身體軟弱的得著醫治,破裂的關係重新修復,即使是肚腹飢餓,主的憐憫並供應。要從神蹟中看見福音、聽見救恩。就像以賽亞大聲呼籲百姓,回轉過來,有眼睛,要看見,有耳朵,要聽見。要心裡明白。回轉過來,就得醫治。

給傳主道的人-在事奉中,我們傳什麼呢?是否傳真使人得救的福音,所持守的,是否像耶穌一樣,是絕不會有神蹟顯給這個世代看的決心。所做的一切,是為傳真理的道,而不是突顯自己,是全人的供應和支持,而嚴防那一點點不屬神的酵?

給基督徒們-門徒,在還沒長大成熟之前,時常將焦點放在自己的需要、環境的限制、物質的不足上,也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真理、看不見神蹟背後的意義,或像法利賽人一樣,沒有抓住行神蹟的主,求的是眼見為憑的神蹟,跟隨耶穌,到了船上,或許沒有餅,但會有更多的教訓、勸勉、教導,叫我們不致失了腳步和眼光。漸漸心裡明白。

給慕道的朋友-這位神,耶穌所帶來的好消息,是要使人回轉過來、明白真理,祂行奇妙的事,祂教導、教訓,為的是讓人明白真實的福音,重新用正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,來認識真神,邀請你,放下自己原本對信仰、對耶穌的成見,就像法利賽人對耶穌有成見一樣,他們堅持用自己的方式、要眼見為憑、指定耶穌行神蹟來驗證這個信仰,但真正的神蹟,真實的好消息就明明在他們眼前。耶穌在我們的心門外扣門,就像二千年前在法利賽人前眼一樣,祂發出一個邀請,用正確的眼光來認識神,用願意明白真理的信心來接受耶穌。

講道大綱:
神蹟背後的福音
  只要神蹟的人們
  忘記神蹟的門徒

2008/12/24

曠野佈道會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8/12/24
經文:馬可八1-10

8:1 那時,又有許多人聚集,並沒有甚麼吃的。耶穌叫門徒來,說:
8:2 我憐憫這眾人;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,也沒有吃的了。
8:3 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,就必在路上困乏,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。
8:4 門徒回答說:在這野地,從那裡能得餅,叫這些人吃飽呢?
8:5 耶穌問他們說:你們有多少餅?他們說:七個。
8:6 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,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,擘開,遞給門徒,叫他們擺開,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。
8:7 又有幾條小魚;耶穌祝了福,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。
8:8 眾人都吃,並且吃飽了,收拾剩下的零碎,有七筐子。
8:9 人數約有四千。耶穌打發他們走了,
8:10 隨即同門徒上船,來到大瑪努他境內。


前段重點:
  在第六章,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,讓五千人吃飽,接著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,接著在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
後段重點:
  耶穌和門徒在船上,門徒忘了帶餅,耶穌回憶了過去行的神蹟,教訓門徒。

作者思路:
  五餅二魚,和這次七餅供給四千人,門徒的反應和上次一樣,耶穌行神蹟的方式也和上次一樣,且都用了同一個字”憐憫”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行神蹟的動機-憐憫
  • 門徒的反應和上次一樣
  • 為什麼耶穌還要再問一次,而不直接行神蹟?
  • 8:12和7:34節的嘆息是不一樣的字。意義也不太一樣。
  • 8:4門徒回應的原文是:有什麼辦法、從那裡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裡這些人呢?

信息:
  又有許多人聚集,這些人跟著耶穌、門徒已經三天了。耶穌叫了門徒來,告訴他們,我憐憫這眾人;我如果打發他們餓著回家,就必在路上疲憊,因為有些人從遠處來。而門徒的反應,和上次五千人聚集一樣,他們回答說:在這野地,從那裡能得餅,叫這些人吃飽呢?
  三天了,耶穌只講道、教訓,也許還有醫病、趕鬼,但當一天一天過去,許多人因著渴望聽、渴望看見神的國,停留在耶穌的身旁。而門徒與耶穌一同作息、在耶穌身旁,體會露宿野外、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,通常耶穌不會變出滿漢全席當晚餐,多是仰賴別人的供應、進到人的家中,而這三天,人們沒有吃什麼,或帶來的早吃完了。
  有時我們會覺得這群門徒真的很笨,沒看過就算了,在之前才讓五千人吃飽,為什麼不再變一次呢?但,或許我們更像他們,第一天過去了,四千人在野地裡沒有吃什麼,第二天,四人千在自己面前,照樣過去了,到了第三天,耶穌還是沒做什麼,就是講道、傳揚、與這些人在一起。四千人是一個龐大的需要,門徒們漸漸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給與他們什麼,當面對群眾的需要,當這樣的景況持續了一陣子,當耶穌似乎沒有什麼作為。門徒跟著耶穌,有什麼感受呢?
  當耶穌再一次指明群眾的需要,說自己憐憫群眾,他們若現在回去,在路上會極疲憊、困乏。而門徒的反應,從中文聖經中是看不出來有什麼樣的情緒、起伏的。但若把原文直接翻成中文,會是這樣寫的:有什麼辦法、從那裡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裡這些人呢?三天,看著渴望的人群,卻沒有食物吃,門徒或許會想,你憐憫他們,難道我們不憐憫嗎?門徒或許會想,他們的需要我們難道不知道嗎?門徒或許會想,這個問題,我們不知道怎麼面對,已經三天了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些人嗎?如果是我,就沒有人可以,也沒有辦法,為什麼要在野地辦佈道會呢?又一辦三天,現在可好了,佈道會完了,主任牧師告訴同工們,我很憐憫底下的人,現在如果散場了,他們會在回去的路上暈倒,這頂頭上司真是好啊,門徒可真難做。事情是你搞的,佈道會是你辦的,場地是你選的,三天是你講的…
  三天,門徒不知道可以做抨麼,面臨壓力、看到自已無能為力,這些聲音、想法,大過了先前耶穌行在他們面前的,大過了之前他們參與在其中,分餅使五千人得飽的經歷裡。他們的信心,被自己的衡量、理性、方法所蓋過了。
  耶穌用一樣的話問他們:你們有多少餅。耶穌用一樣的方式叫眾人坐在地上,耶穌用一樣的方式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擺在眾人面前。耶穌又用一樣的方式,叫門徒把零碎收持起來。門徒把餅拿給耶穌時,門徒接到餅,分給群眾時,門徒收持零碎時,門徒自己咬下那口餅,吃下那條魚時,心裡的感受是什麼?
  如果是我,心裡是非常非常難過的,剛剛才回應耶穌,沒有人有辦法、沒有人供應這些人的需要。我眼中的是大群大群的人們,但是我無能為力。現在,我手所分的,我自己嚐的,卻是過去早就發生過,過去早經歷過的供應、祝福、分享的恩典。

給傳道的人們-在事奉中,會疲累,會無助,會很有壓力。我們都知道祂會供應,祂不誤事,但當我們看到事奉中沒有好的安排、事情沒有出路、問題沒辦法解決,事實、時間的壓力常讓我們像門徒一樣,忘了祂是主,祂是呼召我們的主,願我們用謙卑、用等候再一次經歷祂的作為,再一次嚐到恩典的味道。

給基督徒們-許多時候,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別人、看待一場聚會、甚至是看見耶穌,門徒看到眾人的需要,卻沒看到耶穌的憐憫,門徒看到困難在前面,卻沒想起耶穌在他們身旁,門徒看到曠野,卻忘了在曠野裡的神蹟奇事。跟隨耶穌前行吧,即使我們忘了,但當我們再一次經歷祂自己,再一次拿到那不可能的餅,再一次與神同工服事人群,就會成長一點,像門徒一樣,一次記不得,二次記不得,但當漸漸的,門徒有了耶穌的樣式。就像彼得,對著許多人講道,有五千人信主。

給福音朋友們-福音,不只是心靈上的寄託,這位活著的神,也顧念、憐憫人身體上的需要,祂的能力不只是叫人可以吃飽,更是讓人看見盼望,讓人的生命可以成長、成熟,祂是供應的神,也是憐憫的神,更是愛人的神,祂深愛著這一小群跟隨祂的人,不只供應他們身體上的需要,也讓他們看見自己的不足夠,供應他們心裡的需要。

講道大綱:

曠野佈道會
 群眾的需要
 門徒的壓力
 耶穌的供應

2008/12/22

生命深處的事奉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12
經文:馬可七24-30

7:31 耶穌又離了泰爾的境界,經過西頓,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。
7:32 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,求他按手在他身上。
7:33 耶穌領他離開眾人,到一邊去,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,吐唾沫抹他的舌頭,
7:34 望天歎息,對他說:以法大!就是說:開了吧!
7:35 他的耳朵就開了,舌結也解了,說話也清楚了。
7:36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;但他越發囑咐,他們越發傳揚開了。
7:37 眾人分外希奇,說:他所做的事都好,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,啞巴也叫他們說話。
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接著,便醫治外邦婦人的女兒。且是因著一句話,而沒有按手,或到這個婦人女兒的身旁。
後段重點:
  四千人吃飽的神蹟,並耶穌責備門徒你們的心還是愚頑麼?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

作者思路:
  在耶穌與法利賽人爭辨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之後,醫治了外邦異教婦女的女兒,當耶穌回到猶太人境內,再醫治了這個耳聾舌結的人,而在本段作者很細的描述耶穌的醫治行動,和眾人期待的不一樣。而後段再一次類似五餅二魚的神蹟。又提及法利賽人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行醫治的方式,和眾人期待的按手不一樣。
  • 和希臘婦人的比較。
  • 耶穌為什麼歎息?
  • 37節眾人所說的是彌賽亞的預言。

信息:
  耶穌去到外邦人的城鎮繞了一圈,再回到加利利湖旁。耶穌在外邦醫治了一個外邦婦人的女兒,耶穌也在湖邊醫治了一個耳聾舌結的猶太人。外邦婦人自己來求耶穌,耶穌沒有立即答應,而有一群猶太人求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。外邦婦人沒有求耶穌按手、到她女兒身邊,猶太人求耶穌按手在耳聾舌結的人身上。耶穌稱讚婦人你說的好,耶穌在耳聾舌結的人面前向天嘆息。
  馬可福音的作者特意把這二個醫治的事蹟放在一起,夾在二個奇特的神蹟中間,也夾在二次與法利賽人辯論的中間。耶穌在猶太人中間大行神蹟,四處宣講天國的道,差遣門徒去到猶太人中間,救恩是早早為猶太人預備好的,但法利賽人啊,但猶太人啊,在外邦,有許多大有信心,預備好承接救恩的人。他們是更寬闊的,他們不求耶穌要按手,要去那裡,他們來到耶穌的腳前,即使有攔阻,即使有困難,他們緊緊抓住著盼望,不在意面子,不在意方式,不在意身份,他們伸手等待著救恩,救恩早就為猶太人預備好了,但猶太人要用律法來衡量救恩,要求要按手,要有一群人來幫你求,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領受救恩。
  當這群猶太人求耶穌按手在他身上,在舊約,按手有幾個意義,一個是獻祭時按手在祭物頭上,讓祭物代替了自己的罪。一個是得從神來的祝福(王下13:16)、神的靈充滿(申34:9)。而猶太人也渴望耶穌按手在這個耳聾舌結的人身上,但耶穌沒有照著猶太人的期待做,也不像外邦婦人,一句醫治、趕鬼的話都沒說,就得了釋放。耶穌觸碰了這個聾啞人的耳朵和舌頭,這是他的痛處,這是他的阻礙,接著耶穌向著天嘆息,表達哀傷,而這個聾啞,但看的見的人,他感受到什麼,他看到什麼?耶穌給他的,不只是醫治,而是摸了他的傷處,向著天上的父神哀傷。耶穌不是照著眾人的期待,要看見神蹟,要得到、要有外在看的見的改變,而是進到這個人的生命裡面。
  在37節,眾人說什麼?在以賽亞書,有多處這樣寫著:
  • 29:18 那時,聾子必聽見這書上的話;瞎子的眼必從迷矇黑暗中得以看見。
  • 35:5 那時,瞎子的眼必睜開;聾子的耳必開通。
  • 42:6-7 我─耶和華憑公義召你,必攙扶你的手,保守你,使你作眾民的中保(中保:原文是約),作外邦人的光,開瞎子的眼,領被囚的出牢獄,領坐黑暗的出監牢。
  而當時的猶太人,期盼著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,當耶穌醫治了這個耳聾舌結的人,並且囑咐猶太人不要傳揚,眾人認為這或許是彌賽亞,是君王的彌賽亞,是政治的彌賽亞,是推翻羅馬政權的彌賽亞,但就像眾人為這個耳聾舌結的人求的一樣,用自己的方式,來看耶穌,來接受耶穌,他們真正要的,不是受苦、流離、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。

  給還不是基督徒的朋友們,這位耶穌,是走進生命的耶穌,祂不只是給與好處、物質的神,而是感受、瞭解、體貼人內心的神,祂是用愛來接近人,而不是權勢、能力、害怕來控制人。但耶穌也不像阿拉丁神燈,只是順著人的需要、期盼給人滿足,祂的使命,就是體恤我們的軟弱、擔負我們的罪,是一個愛我們以至於死的神。你願意讓他碰觸生命中不能越過的傷痛、讓他醫治那令人絕望的困難嗎?

  給基督徒們,耶穌是神,太多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律法、方式、期待來要求耶穌做我們想做的事情,或許表面上看來是好的,是幫助人的,就像那群為耳聾舌結的人祈求的群眾,他們只要耶穌按手,他們等著看神蹟。但耶穌的愛,超過我們的愛,去發現祂,去認識真理,去感受耶穌的心腸,與耶穌同行,與哀哭的人同哀哭,也用主的愛,來愛身旁的人。

  給傳主道的人們,耶穌不驕傲,不爭競,祂伸手摸的,是人最深的軟弱,祂向天父嘆息的,是體會人生命中的無助,祂不取君王、掌權者的形像,祂不隨從眾人的期待,而專注在父神所交託的使命。而神蹟奇事,不斷發生,只是外在所見,耶穌的事奉,更讓人的心靈得釋放、得溫暖,就像這個耳聾舌結的人眼中所看,身上所經歷的。

講道大綱:
生命深處的事奉
  眾人的期待
  耶穌的嘆息

馬可七24-30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12
經文:馬可七24-30

7:24 耶穌從那裡起身,往泰爾、西頓的境內去,進了一家,不願意人知道,卻隱藏不住。
7:25 當下,有一個婦人,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,聽見耶穌的事,就來俯伏在他腳前。
7:26 這婦人是希臘人,屬敘利腓尼基族。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。
7:27 耶穌對她說:讓兒女們先吃飽,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
7:28 婦人回答說:主啊,不錯;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。
7:29 耶穌對她說:因這句話,你回去吧;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。
7:30 她就回家去,見小孩子躺在床上,鬼已經出去了。
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
後段重點:
  另一個外邦人得醫治的記載。

作者思路:
 作者把這個外邦婦人因信心,而女兒得救的事蹟,放在耶穌與法利賽人爭辨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之後,用守律法、不知道律法;猶太領袖法利賽人、外邦異教婦女成為一幅強烈的對比,突顯出信心,不是外在的行為,而是如同婦人一樣,聽了,就相信、就行動,並且不放棄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為什麼要往外邦去? 經文沒有交代,有可能是逃避眾人(24節),甚至還住在一個家庭裡面。
  • 25節的當下,指立即,馬上有一個婦人聽見耶穌的事,她就來跪在耶穌腳前。
  • 26節特別交代婦人的身份。
  • 27節耶穌回答的背景:猶太人把外邦人稱為狗。是負面的、低踐的、不潔淨的。而當中的兒女是指猶太人。
  • 28節婦人仍不放棄,不在乎面子、身份,並認為若有零碎的恩典也要。
  • 29節耶穌稱許婦人的這句話。並宣告鬼的離開。
  • 30節婦人沒有再多求、確認,”就”回去了。而事情也照耶穌宣告的發生。
  • 耶穌為何這樣說?
  • 婦人的回應與一般人的不同?
  • 耶穌說:因這句話,你回去吧
  • 耶穌的門徒、眾人看見了什麼?
  • 耶穌沒有去、沒有接觸,而是用宣告,與其他神蹟不同的地方?

2008/12/8

馬可七14-23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8
經文:馬可七14-23

7:14 耶穌又叫眾人來,對他們說:你們都要聽我的話,也要明白。
7:15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,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。(有古卷在此有:
7:16 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)
7:17 耶穌離開眾人,進了屋子,門徒就問他這比喻的意思。
7:18 耶穌對他們說: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嗎?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,不能污穢人,
7:19 因為不是入他的心,乃是入他的肚腹,又落到茅廁裡。這是說,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;
7:20 又說:從人裡面出來的,那才能污穢人;
7:21 因為從裡面,就是從人心裡,發出惡念、苟合、
7:22 偷盜、兇殺、姦淫、貪婪、邪惡、詭詐、淫蕩、嫉妒、謗讟、驕傲、狂妄。
7:23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,且能污穢人。


經文大綱:
 耶穌用比喻教導眾人(14-16)
 耶穌向門徒解明比喻(17-23)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注重的,是外在的遺傳、教訓,耶穌注重的,是神的道,是內在的動機、精神。耶穌指責他們白白的敬拜神。

後段重點:
  接著有二個外邦人因信心而得醫治的記載。

作者思路:
  接續前段的主題-污穢,本段有一個再向跟一步的進展,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接著寫到二個外邦人得釋放、得醫治,反而守了一切律法的法利賽人沒有得著什麼。

本段重點:
  在耶穌的眼中,什麼是不潔、是邪惡的?是從人心裡出來的,而不是外在的食物。這在當時的背景裡,是一個不容易明白的信息。
  在現在的世代,我們自己身上,是否注重潔淨,注重神眼中看為惡的,而時常活在不潔淨之中?
  直接的譯文如下:壞的、嚴重的思想和動機從裡面出來-
  • 性方面不道德、不貞
  • 偷竊
  • 謀殺
  • 通姦
  • 貪婪的慾求, 覬覦, 貪得無饜
  • 邪惡, 罪惡, 卑鄙, 惡意
  • 狡詐, 詭計, 詭詐
  • 自我放縱的淫蕩、好色
  • 惡的眼目(吝嗇)
  • 褻瀆上帝的話
  • 自豪, 傲慢, 自負
  • 愚昧

2008/12/5

迷路的法利賽人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8/12/5
經文:馬可七1-13

7:1 有法利賽人和幾個文士從耶路撒冷來,到耶穌那裡聚集。
7:2 他們曾看見他的門徒中有人用俗手,就是沒有洗的手,吃飯。
7:3 (原來法利賽人和猶太人都拘守古人的遺傳,若不仔細洗手就不吃飯;
7:4 從市上來,若不洗浴也不吃飯;還有好些別的規矩,他們歷代拘守,就是洗杯、罐、銅器等物。)
7:5 法利賽人和文士問他說:你的門徒為甚麼不照古人的遺傳,用俗手吃飯呢?
7:6 耶穌說:以賽亞指著你們假冒為善之人所說的預言是不錯的。如經上說:這百姓用嘴唇尊敬我,心卻遠離我。
7:7 他們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。
7:8 你們是離棄神的誡命,拘守人的遺傳;
7:9 又說:你們誠然是廢棄神的誡命,要守自己的遺傳。
7:10 摩西說:當孝敬父母;又說:咒罵父母的,必治死他。
7:11 你們倒說:人若對父母說:我所當奉給你的,已經作了各耳板(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),
7:12 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。
7:13 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,廢了神的道。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。


經文大綱:
  法利賽人指責門徒不照遺傳(1-5)
  耶穌指責法利賽人廢神的道(6-13)

前段重點:
  走過街市醫治大群的病人。
後段重點:
  耶穌再次對眾人講道,外面入口的不污穢人,裡面出來的才污穢人。接著有二個外邦人得醫治的記載。
作者思路:
  把法利賽人和外邦人排在一起,是一個強烈的對比,原本尊守神的誡命的選民,卻因自己、自大而廢了神的道。而原本不知道神、不認識神的外邦人,卻因著信,而得醫治。顯出遇見耶穌、經歷神的途徑,不是持守誡命、律例,而是因著信。

本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注重的,是遺傳,耶穌注重的,是神的道。其實他們講的都是一樣的東西,法利賽人注重的是神的誡命,耶穌注重的也是神的誡命,但法利賽人的做法錯了,耶穌罵他們白白的敬拜神。
  法利賽人錯在那裡?

信息:
  又有法利賽人和文士從耶路撒冷來了,從宗教的中心、大城派來的,他們看到耶穌的門徒沒洗手就吃飯。在第三節的經文中也解釋了法利賽人的習俗。摩西有許多的律例要以色列人尊守,如:
  利未記17:15-16 凡吃自死的,或是被野獸撕裂的,無論是本地人,是寄居的,必不潔淨到晚上,都要洗衣服,用水洗身,到了晚上才為潔淨。但他若不洗衣服,也不洗身,就必擔當他的罪孽。
  當這些律例一代一代的傳下來,以色列人建立了自己的法典-他勒目(Talmud),裡面記載著許多有關民事、刑事、婚姻、安息日等律例,其中一部比巴倫他勒目有六千多頁,而法利賽人及文士就專門在研究這些律法,並實際的尊守。
  當法利賽人和文士問耶穌,為什麼你的門徒吃飯不照故人的遺傳洗手呢?是不潔淨的。耶穌罵他們是偽君子,表面上尊敬我,心裡卻遠離我,即使是敬拜神,也是枉然。耶穌也舉了個例子:兒子向父母說:「我應該給你的奉養,已經成為獻給神的奉獻」。就不用在奉養父母了。因可能是跟據民數記30:1-2“向耶和華發誓或許願是不能反悔的。”而使得向神的奉獻、承諾、許願不反悔,最後形成的律例。但十誡原本的第五誡:當孝敬父母。卻被這些律例、遺傳所取代了。
  耶穌直指法利賽人和文士錯誤的核心:廢棄神的誡命,要守自己的遺傳;將人的吩咐當作道理教導人,所以拜我也是枉然。(這裡所引用的以賽亞書與七十士譯本、馬索拉都不同,但不在這裡討論這個問題。)真正神的誡命是善的、是對的、是當守的,但人的自大、卻取代了神原先所賜下的律例。如果律法都不對了,怎麼會有正確的行為呢?而這樣的信仰,嚴重的後果是:拜我也是枉然。

  給傳道人-當我們在帶領教會、是領導者,什麼是我們交在會眾、交在神兒女手中的,看似神的誡命,卻叫人信了也是枉然?是出於神的,還是出於人的教導及吩咐?遺傳、傳統有優點,但也可能使人遠離了神,回到神的道上吧,願我們的事奉,是讓許多人承接、經歷神的道。

  給基督徒-法利賽人和文士是自認為最接近上帝的人,他們以律例去查看、去檢視自己和別人,讓外在的行為蓋住了內心的虛偽和驕傲,自己做的好,是顯出別人做的不好,指責別人的錯,是顯出自己的聖潔。這樣的人,即使敬拜神,即使似乎守全了聖經上一切的教訓,卻是枉然。來就近耶穌自己吧,祂才是神的道,有正確的認識,有正確的態度,有真實的生命,才是永生的路。


講章大綱:
迷路的法利賽人
  看見不洗的手
  抓住真神的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