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9/1/5

不像基督的基督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9/1/5
經文:馬可八27-33

8:27 耶穌和門徒出去,往凱撒利亞‧腓立比的村莊去;在路上問門徒說:人說我是誰?
8:28 他們說:有人說是施洗的約翰;有人說是以利亞;又有人說是先知裡的一位。
8:29 又問他們說:你們說我是誰?彼得回答說:你是基督。
8:30 耶穌就禁戒他們,不要告訴人。
8:31 從此,他教訓他們說:人子必須受許多的苦,被長老、祭司長,和文士棄絕,並且被殺,過三天復活。
8:32 耶穌明明的說這話,彼得就拉著他,勸他。
8:33 耶穌轉過來,看著門徒,就責備彼得說:撒但,退我後邊去吧!因為你不體貼神的意思,只體貼人的意思。


前段重點:
  耶穌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在曠野,耶穌再一次行了讓四千人吃飽的神蹟。接著記載了聖經中唯一一次用二次的按手醫治了一個瞎子。

後段重點:
  耶穌告訴門徒,要跟從祂,就要捨己背起自己的的十字架來跟從祂。

作者思路:
  使多人吃餅得飽、在外邦顯示自己是為猶太人而來、使聾子聽見、瞎子看見,一再的顯示出耶穌就是舊約中預言的彌賽亞,接著作者記載耶穌向跟隨他的人表明了自己的身份,並清楚的向門徒預言自己將遇到的事,用一個強烈的對比,要讀者明白人心中的彌賽亞,和上帝計畫中彌賽亞的差距。

本段重點:
  1. 為什麼耶穌先問”人說”,再問”你們說”
  2. 彼得為什麼有這樣的反應?
  3. 原文中彼得的勸和耶穌的責備是同一個字
  4. 作者要表達的內容是什麼?
  5. 平行經文的差異-太16:13-23、路 9:18-22

信息:
  耶穌問門徒,人們說我是誰?有許多的答案,可能受過約翰洗禮的說是約翰,喜歡以利亞從天降火顯公義的說是以利亞,看重先知傳統的說是某位先知,每個人都在尋找、投射出心中的神,或尋找神仍與以色列同在的證據。耶穌又問門徒,你們說我是誰,當已經有五花八門的答案,這下,門徒要真實的面對自己如何看待耶穌,說別人的都簡單,但說自己的,倒不容易。作者沒有記下門徒的回答,不知道是與其他人一樣五花八門,還是門徒都沉默不答。而彼得,這時說出了一個可能是許多人期盼已久的,但又不敢說,又不確定的答案,你是基督。這是所有猶太人在等待的君王、彌賽亞、救主,但或許門徒、眾人不認為耶穌是彌賽亞、是基督。
  許多人在尋找心中的神,理想中的神,即使真正的基督走在他們身旁,即使有聖經作為印證,但人的心,人自己的標準,人所看的,蓋過了上帝的計劃,看不見真實的耶穌,而是盼望合乎自己條件的彌賽亞出現,有人是認為要像約翰特立獨行、指責希律的剛強樣式,有人是認為火從天降燒滅那邪惡、不義的假神先知。但這不也是一種偶像的崇拜嗎?尋找想像中的耶穌,尋找符合自己理想的耶穌。
  我們怎麼看待耶穌呢?現代人追求的耶穌也許不像當時代渴求政治的君王重新治理他們,不像當時代對公義、公平的看重。但現代的人們,可能把耶穌當情人、當好朋友、當有求必應的神燈、當宗教上心靈的慰藉、當手段在賺錢、賺名、賺權勢。卻未真實的認識耶穌,是要受許多的苦,被長老、祭司長,和文士棄絕,並且被殺,過三天復活。
  彼得才認出耶穌是基督,但當耶穌明明白白的告訴門徒祂要經歷的事,祂的使命,彼得馬上”責備”耶穌,這些事怎麼可以發生在彌賽亞身上呢?仍有自己對彌賽亞的印象、條件,人不完全,也許比別人更多認識耶穌、更多經歷祂的帶領、更被聖靈感動,但就像之前耶穌醫治的瞎子一樣,被醫治、被更新,仍不完全,還需要再一次的醫治。人若不時常、持續的倚靠神,也許就像彼得一樣,似乎在一個非常好的光景、似乎認出了耶穌是基督,卻掉入了自我、不合乎神心意的陷阱裡。

  當我們再回到耶穌身上,為何耶穌要受許多的苦,被長老、祭司長,和文士棄絕,並且被殺,過三天復活。在彼得前書2:21-25有很好的解釋,也是彼得經歷了這一次認耶穌是基督,馬上又被斥責而學到的功課。

彼得前書2:21-25
2:21 你們蒙召原是為此;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,給你們留下榜樣,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。
2:22 他並沒有犯罪,口裡也沒有詭詐。
2:23 他被罵不還口;受害不說威嚇的話,只將自己交託那按公義審判人的主。
2:24 他被掛在木頭上,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,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義上活。因他受的鞭傷,你們便得了醫治。
2:25 你們從前好像迷路的羊,如今卻歸到你們靈魂的牧人監督了。


  這是耶穌的使命,他被掛在木頭上,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,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義上活。因他受的鞭傷,使我們得了醫治。耶穌的受苦,也成為我們的榜樣,叫我們可以跟隨。耶穌基督,神設立的救主,所走的是一條辛苦的路,是一條受苦的路,更何況我們有罪的人、從前迷路的羊,不更應當學祂的樣式,跟隨祂的腳蹤行嗎?

給傳主道的人-我們選擇什麼事奉的道路?是我們在選擇嗎?我們傳講的耶穌是什麼樣的耶穌?是我的理想嗎?我們體貼是什麼樣的意思?還是持續的倚靠神來看見、經歷、事奉、跟隨耶穌。有時事奉叱吒風雲,站在人生的頂峰,但一回頭,卻成為責備耶穌的彼得。耶穌的榜樣在我們前面,願我們以耶穌為靈魂的牧人監督。

給基督徒們-彼得,是多偉大的聖徒,是聖經一些書卷的作者,他都會如此跌倒,被耶穌責備,神的心意不是隨著人的意思轉的,神的心意不是人塑造出來的,我們時常禱告:主啊!但我們真的把耶穌當作”主”嗎?還是要上帝、要聖經所說的符合我的心意、符合我的想法我才能接受?耶穌不太在意人群怎麼看他,卻在意那跟隨他的門徒怎麼看他,耶穌直指問題的核心,你們說我是誰?

給福音朋友們-這位神是真實活著的神,祂不改變,在舊約他預言耶穌的降生,在耶穌口中預言祂的死,而現在,祂透過聖經告訴我們祂是真實的、是不向罪妥協的,耶穌來到世間,只有一個使命,只有一個心願,就是”被掛在木頭上,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,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,就得以在義上活。因他受的鞭傷,你們便得了醫治。”你願意接受這樣的禮物嗎?你願意認識這位不從人的意思,唯要完成神心意的彌賽亞嗎?

講道大綱:
不像基督的基督
  人們眼裡的耶穌
  耶穌眼裡的使命

2009/1/1

二次的醫治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9/1/1
經文:馬可八22-26

8:22 他們來到伯賽大,有人帶一個瞎子來,求耶穌摸他。
8:23 耶穌拉著瞎子的手,領他到村外,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,問他說:你看見甚麼了?
8:24 他就抬頭一看,說:我看見人了;他們好像樹木,並且行走。
8:25 隨後又按手在他眼睛上,他定睛一看,就復了原,樣樣都看得清楚了。
8:26 耶穌打發他回家,說:連這村子你也不要進去。


前段重點:
  耶穌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在曠野,耶穌再一次行了讓四千人吃飽的神蹟。

後段重點:
  耶穌和門徒來到凱撒利亞‧腓立比,在路上問門徒說:人說我是誰?彼得認出耶穌是基督。接著耶穌要門徒背起十字架跟隨祂。

作者思路:
  醫治這一個瞎子,似乎是路上的一個插曲,有人認為,伯賽大是彼得的家鄉,而之後彼得認耶穌,接著被耶穌斥責,和這個瞎子所經歷的相似,故馬可福音的作者,把這一段醫治的經歷記了下來。

本段重點:
  1. 為何耶穌帶瞎子離開村莊
  2. 耶穌醫治的方法:吐唾沫在他眼睛上,按手在他身上
  3. 耶穌問他:你看見甚麼了?這不是耶穌平常醫治做的事
  4. 為什麼耶穌分二次醫治?
  5. 為何耶穌打發他回家?
  6. 為何吩咐他連這村子也不要進去?

信息:
  又有瞎子來找耶穌,有人帶著瞎子,來求耶穌”摸他”,渴望得醫治,他們相信,只要被摸到了,就會得醫治。但耶穌帶著這個瞎子離開村莊,耶穌拉著這個人,一定也摸到了他,但他沒有因為耶穌摸到他就得醫治。這似乎和馬可5:25-34節那個血漏的婦人遭遇不同,一樣有信心,一樣相信摸到就會得醫治,但這回,摸到了,還一路摸到村子外,卻沒有因為摸到得醫治。真正醫治的源頭、主權,還是在神,耶穌不是阿拉丁神燈,也不是飲料販賣機,投錢下去就可以任君選擇。當然,有信心是好的,但不當只是求就得著的信心,更需要等候主、以主為主的信心。
  耶穌吐了口水抹在瞎子的病處,又按手在他身上,在上一個醫治耳聾舌結的人身上我們也看到,這是耶穌的愛,憐憫,祂用這個人能懂的方式,讓軟弱的人感受到自己是獨特的,是被關注的,而不是一位偉大的摩術家走過我身旁,隨手摸一下我就好了。耶穌用最簡單的方法,讓人感受,讓人經歷與主的相遇。也許我們現在會覺得吐口水很髒,有點惡心。
  我們如果受了小傷、流了點血,很常的反應是放進口裡,口水有少許殺菌的作用,而耶穌身邊沒有盤尼西林,沒有手術刀,在二千年前醫藥不發達的社會,一個瞎子求耶穌摸他一下就好,但卻是耶穌用口水抹在他的傷口,又按手在身上,我們可以體會他的感受嗎?
  耶穌問了這個瞎子,很特別,在聖經裡,看不到另外一處,耶穌行神蹟,還問當事人好了沒?耶穌突然覺得今天能力比較小嗎?或是這個人沒有信心?這個人回答,看見了,人好像樹。我們可能不能明白這個人眼中到底看到什麼。但是,是耶穌的醫治出了問題了嗎?
  耶穌再按手一次,是在眼睛上,他定睛一看,就復了原,樣樣都看得清楚了。二次的醫治,在聖經裡,沒有記載類似這樣的事蹟。耶穌還是可以醫好瞎子,這不是耶穌能力的問題。我們也許沒有辦法真正、完全的知道為什麼要二次,但若耶穌所用的方式,是讓人可以經歷神自己、經歷愛,或許可以這樣猜想,第一次的按手,抹口水在病處,讓這個軟弱的人感受到耶穌對他的看重、對他的愛、對他的細心,當他經歷了醫治、經歷了改變,卻仍是不完全的,仍是有問題的,耶穌知道,所以耶穌問他,你看見了什麼,接著耶穌再一次按手,再醫治、再更新,直到完全康復、正常。耶穌不惜多一次按手,不惜多花時間。
  最後,耶穌打發他回家去,回到你的地方,回到一個原本你該在那裡的地方,人生還要往前走,去經歷那之前沒有經歷的生活。你原本在這村子裡,或許是流浪來的,或許是討飯來的,這個村子看到你,觀注你,是因為你經歷神蹟。不要進到這村子,回到你的家裡。

給傳道的人-耶穌所傳的道,很平凡,很生活,很簡單,真實的愛一個人,完全的愛,不是愛一次,不是依著人的需要隨手一摸,而是給一個人新的生活、新的生命、新的方向。幫助人回到生活裡,去到他該去的地方。耶穌用不同的方式,不是讓自己被注視,而是讓人真實感受到被接納、被觀注、被重視。我們是否也像耶穌一樣呢?

給基督徒們-神是醫治的神,神是愛人的神,即使是一個瞎子,一個他只要摸一下就好了的瞎子,耶穌不是隨手摸一下,是停下他的旅程,是拉著他到安靜的地方,是讓他感受到愛和關注,是醫治他直到完全恢復。但也別忘記,我們要有信心,祂醫治、賜與、深愛我們這軟弱的人,但主權在神,祂的醫治有時間、祂的能力有不同的方式,而跟隨耶穌走到村外,等候耶穌的醫治和帶領,就會更深的體會祂的心意、祂的大能。

給朋友們-這位神是很特別的神,他看我們每個人都是特別的,祂也願意伸手按在我們的傷痛上,就像瞎子一樣,他生命中有一個自己沒辦法掌控的軟弱,沒有辦法勝過的命運,他,和他的朋友,就是來到耶穌面前,向祂求,本來求的,只是可以被醫治,要好起來,但耶穌給他的,不只是得以看見,不只是得到好處,他被一位創造宇宙的神所關注、所觸摸、也被愛。這是他生命的新方向,他回到他離開的家,他離開的安全感。這是來求耶穌,所得到的好消息,你也願意經歷這樣的改變、更新嗎?

講道大綱:
二次的醫治
  按手和口水的醫治
  方向和完全的醫治

2008/12/26

神蹟背後的福音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8/12/25-26
經文:馬可八11-21

8:11 法利賽人出來盤問耶穌,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,想要試探他。
8:12 耶穌心裡深深的歎息,說: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?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。
8:13 他就離開他們,又上船往海那邊去了。
8:14 門徒忘了帶餅;在船上除了一個餅,沒有別的食物。
8:15 耶穌囑咐他們說:你們要謹慎,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。
8:16 他們彼此議論說:這是因為我們沒有餅吧。
8:17 耶穌看出來,就說:你們為甚麼因為沒有餅就議論呢?你們還不省悟,還不明白麼?你們的心還是愚頑麼?
8:18 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
8:19 我擘開那五個餅分給五千人,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籃子呢?他們說:十二個。
8:20 又擘開那七個餅分給四千人,你們收拾的零碎裝滿了多少筐子呢?他們說:七個。
8:21 耶穌說:你們還是不明白嗎?


前段重點:
  在第六章,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,讓五千人吃飽,接著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,接著在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在曠野,耶穌再一次行了讓四千人吃飽的神蹟。
後段重點:
  耶穌和門徒來到伯賽大,耶穌醫治一個瞎子。

作者思路:
  二次吃餅得飽的神蹟,前後都有法利賽人、文士來和耶穌辯論,或要試探祂。馬可福音的作者記載了一段耶穌與他們談論有關神蹟的對話。當門徒與耶穌在海上時,耶穌又與門徒論及法利賽人,並提到這二次神蹟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對話中,為什麼耶穌好像才行神蹟,卻說沒有神蹟?
  • 作者刻意把行神蹟,沒有神蹟放在一起,用意何在?
  • 為什麼是法利賽人和希律?
  • 二次神蹟和法利賽人的關聯?
  • 耶穌要門徒明白什麼?
  • “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”的願意最可能是-絕不會有神蹟顯給這個世代的!(新譯)
  • 可17-18類同於賽6:9-10他說:你去告訴這百姓說:你們聽是要聽見,卻不明白;看是要看見,卻不曉得。要使這百姓心蒙脂油,耳朵發沉,眼睛昏迷;恐怕眼睛看見,耳朵聽見,心裡明白,回轉過來,便得醫治。


信息:
  在野地裡,有四千人因著幾餅得吃飽,眾人散去,當耶穌和門徒來到一個城鎮裡,又有法利賽人來問耶穌,求他從天上顯個神蹟給他們看,想要看看耶穌到底是什麼樣的人。但耶穌心裡深深的歎息,說:這世代為甚麼求神蹟呢?我實在告訴你們,沒有神蹟給這世代看。
  耶穌,神的道,成為肉身,成為人的樣子,來到這個世界上,走在人群當中,而這些等候神、尋找神的法利賽人,來到獨一的真神面前,向祂要一個神蹟,要一個兆頭,有許許多多的神蹟發生在耶穌身旁,許許多多人傳說著被醫治、得看見、得聽見、得釋放的事蹟,但當人不信,當人用自己的法則來驗証、尋找真神,即使神就在眼前,可以摸到、可以看到、可以與祂說話,他們仍看不見,不明白。法利賽人向真神求一個顯出來的神蹟。卻不知行神蹟的主就在眼前,卻不知耶穌自己就是最大的神蹟。
  耶穌歎息著,告訴法利賽人,這世代為什麼求神蹟呢?若看不見神奇的事,就拒絕真神了嗎?在舊約有多少預言彌賽亞-耶穌自己的經文,當這些應驗在這世代人的眼前,你們還求那小小的神蹟嗎?這個世代需要的不是神蹟,而是真實的信心,是明白神道理的信心。
  而在船上,門徒忘了帶餅,耶穌教訓他們要防備法利賽人的酵和希律的酵。法利賽人指的是之前來試探耶穌,要耶穌顯神蹟,才要相信的人。而希律,作者在第六章提到希律殺約翰的經過、原因,應是指希律因自己的面子、所說不當的誓言,而放棄從神而來的道。酵,指的是這樣的心態、不信的心即使只是一點點,但會像麵酵發漲起來。
  門徒仍看重環境、食物,像在曠野一樣,議論著責任、原因、但也因現實而無法解決。但耶穌卻用舊約先知的語氣(以賽亞書6:10)告訴他們,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前不久才用五個餅給五千人吃飽,七個餅給四千人吃飽,還收拾了許多籃零碎,現在還因為沒有餅而擔心、議論嗎?
  許多神蹟奇事在你們身旁發生,而些神蹟奇事不是要證明耶穌自己的身份是誰、能力有多大,而是福音供應一個人真實的需要,心靈缺乏的聽見真理,身體軟弱的得著醫治,破裂的關係重新修復,即使是肚腹飢餓,主的憐憫並供應。要從神蹟中看見福音、聽見救恩。就像以賽亞大聲呼籲百姓,回轉過來,有眼睛,要看見,有耳朵,要聽見。要心裡明白。回轉過來,就得醫治。

給傳主道的人-在事奉中,我們傳什麼呢?是否傳真使人得救的福音,所持守的,是否像耶穌一樣,是絕不會有神蹟顯給這個世代看的決心。所做的一切,是為傳真理的道,而不是突顯自己,是全人的供應和支持,而嚴防那一點點不屬神的酵?

給基督徒們-門徒,在還沒長大成熟之前,時常將焦點放在自己的需要、環境的限制、物質的不足上,也用自己的眼光來看待真理、看不見神蹟背後的意義,或像法利賽人一樣,沒有抓住行神蹟的主,求的是眼見為憑的神蹟,跟隨耶穌,到了船上,或許沒有餅,但會有更多的教訓、勸勉、教導,叫我們不致失了腳步和眼光。漸漸心裡明白。

給慕道的朋友-這位神,耶穌所帶來的好消息,是要使人回轉過來、明白真理,祂行奇妙的事,祂教導、教訓,為的是讓人明白真實的福音,重新用正確的眼光來看這個世界,來認識真神,邀請你,放下自己原本對信仰、對耶穌的成見,就像法利賽人對耶穌有成見一樣,他們堅持用自己的方式、要眼見為憑、指定耶穌行神蹟來驗證這個信仰,但真正的神蹟,真實的好消息就明明在他們眼前。耶穌在我們的心門外扣門,就像二千年前在法利賽人前眼一樣,祂發出一個邀請,用正確的眼光來認識神,用願意明白真理的信心來接受耶穌。

講道大綱:
神蹟背後的福音
  只要神蹟的人們
  忘記神蹟的門徒

2008/12/24

曠野佈道會

靈修大綱

日期:2008/12/24
經文:馬可八1-10

8:1 那時,又有許多人聚集,並沒有甚麼吃的。耶穌叫門徒來,說:
8:2 我憐憫這眾人;因為他們同我在這裡已經三天,也沒有吃的了。
8:3 我若打發他們餓著回家,就必在路上困乏,因為其中有從遠處來的。
8:4 門徒回答說:在這野地,從那裡能得餅,叫這些人吃飽呢?
8:5 耶穌問他們說:你們有多少餅?他們說:七個。
8:6 他吩咐眾人坐在地上,就拿著這七個餅祝謝了,擘開,遞給門徒,叫他們擺開,門徒就擺在眾人面前。
8:7 又有幾條小魚;耶穌祝了福,就吩咐也擺在眾人面前。
8:8 眾人都吃,並且吃飽了,收拾剩下的零碎,有七筐子。
8:9 人數約有四千。耶穌打發他們走了,
8:10 隨即同門徒上船,來到大瑪努他境內。


前段重點:
  在第六章,耶穌行了五餅二魚的神蹟,讓五千人吃飽,接著耶穌與法利賽人辯論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,接著在外邦醫治一個希臘婦人的女兒,又回到猶太地醫治一個耳聾舌結的人。
後段重點:
  耶穌和門徒在船上,門徒忘了帶餅,耶穌回憶了過去行的神蹟,教訓門徒。

作者思路:
  五餅二魚,和這次七餅供給四千人,門徒的反應和上次一樣,耶穌行神蹟的方式也和上次一樣,且都用了同一個字”憐憫”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行神蹟的動機-憐憫
  • 門徒的反應和上次一樣
  • 為什麼耶穌還要再問一次,而不直接行神蹟?
  • 8:12和7:34節的嘆息是不一樣的字。意義也不太一樣。
  • 8:4門徒回應的原文是:有什麼辦法、從那裡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裡這些人呢?

信息:
  又有許多人聚集,這些人跟著耶穌、門徒已經三天了。耶穌叫了門徒來,告訴他們,我憐憫這眾人;我如果打發他們餓著回家,就必在路上疲憊,因為有些人從遠處來。而門徒的反應,和上次五千人聚集一樣,他們回答說:在這野地,從那裡能得餅,叫這些人吃飽呢?
  三天了,耶穌只講道、教訓,也許還有醫病、趕鬼,但當一天一天過去,許多人因著渴望聽、渴望看見神的國,停留在耶穌的身旁。而門徒與耶穌一同作息、在耶穌身旁,體會露宿野外、有一餐沒一餐的生活,通常耶穌不會變出滿漢全席當晚餐,多是仰賴別人的供應、進到人的家中,而這三天,人們沒有吃什麼,或帶來的早吃完了。
  有時我們會覺得這群門徒真的很笨,沒看過就算了,在之前才讓五千人吃飽,為什麼不再變一次呢?但,或許我們更像他們,第一天過去了,四千人在野地裡沒有吃什麼,第二天,四人千在自己面前,照樣過去了,到了第三天,耶穌還是沒做什麼,就是講道、傳揚、與這些人在一起。四千人是一個龐大的需要,門徒們漸漸發現自己沒有辦法給與他們什麼,當面對群眾的需要,當這樣的景況持續了一陣子,當耶穌似乎沒有什麼作為。門徒跟著耶穌,有什麼感受呢?
  當耶穌再一次指明群眾的需要,說自己憐憫群眾,他們若現在回去,在路上會極疲憊、困乏。而門徒的反應,從中文聖經中是看不出來有什麼樣的情緒、起伏的。但若把原文直接翻成中文,會是這樣寫的:有什麼辦法、從那裡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裡這些人呢?三天,看著渴望的人群,卻沒有食物吃,門徒或許會想,你憐憫他們,難道我們不憐憫嗎?門徒或許會想,他們的需要我們難道不知道嗎?門徒或許會想,這個問題,我們不知道怎麼面對,已經三天了,在這野地,有人能以麵包餵飽這些人嗎?如果是我,就沒有人可以,也沒有辦法,為什麼要在野地辦佈道會呢?又一辦三天,現在可好了,佈道會完了,主任牧師告訴同工們,我很憐憫底下的人,現在如果散場了,他們會在回去的路上暈倒,這頂頭上司真是好啊,門徒可真難做。事情是你搞的,佈道會是你辦的,場地是你選的,三天是你講的…
  三天,門徒不知道可以做抨麼,面臨壓力、看到自已無能為力,這些聲音、想法,大過了先前耶穌行在他們面前的,大過了之前他們參與在其中,分餅使五千人得飽的經歷裡。他們的信心,被自己的衡量、理性、方法所蓋過了。
  耶穌用一樣的話問他們:你們有多少餅。耶穌用一樣的方式叫眾人坐在地上,耶穌用一樣的方式祝福,擘開餅,遞給門徒,擺在眾人面前。耶穌又用一樣的方式,叫門徒把零碎收持起來。門徒把餅拿給耶穌時,門徒接到餅,分給群眾時,門徒收持零碎時,門徒自己咬下那口餅,吃下那條魚時,心裡的感受是什麼?
  如果是我,心裡是非常非常難過的,剛剛才回應耶穌,沒有人有辦法、沒有人供應這些人的需要。我眼中的是大群大群的人們,但是我無能為力。現在,我手所分的,我自己嚐的,卻是過去早就發生過,過去早經歷過的供應、祝福、分享的恩典。

給傳道的人們-在事奉中,會疲累,會無助,會很有壓力。我們都知道祂會供應,祂不誤事,但當我們看到事奉中沒有好的安排、事情沒有出路、問題沒辦法解決,事實、時間的壓力常讓我們像門徒一樣,忘了祂是主,祂是呼召我們的主,願我們用謙卑、用等候再一次經歷祂的作為,再一次嚐到恩典的味道。

給基督徒們-許多時候,我們用自己的標準來看待別人、看待一場聚會、甚至是看見耶穌,門徒看到眾人的需要,卻沒看到耶穌的憐憫,門徒看到困難在前面,卻沒想起耶穌在他們身旁,門徒看到曠野,卻忘了在曠野裡的神蹟奇事。跟隨耶穌前行吧,即使我們忘了,但當我們再一次經歷祂自己,再一次拿到那不可能的餅,再一次與神同工服事人群,就會成長一點,像門徒一樣,一次記不得,二次記不得,但當漸漸的,門徒有了耶穌的樣式。就像彼得,對著許多人講道,有五千人信主。

給福音朋友們-福音,不只是心靈上的寄託,這位活著的神,也顧念、憐憫人身體上的需要,祂的能力不只是叫人可以吃飽,更是讓人看見盼望,讓人的生命可以成長、成熟,祂是供應的神,也是憐憫的神,更是愛人的神,祂深愛著這一小群跟隨祂的人,不只供應他們身體上的需要,也讓他們看見自己的不足夠,供應他們心裡的需要。

講道大綱:

曠野佈道會
 群眾的需要
 門徒的壓力
 耶穌的供應

2008/12/22

生命深處的事奉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12
經文:馬可七24-30

7:31 耶穌又離了泰爾的境界,經過西頓,就從低加坡里境內來到加利利海。
7:32 有人帶著一個耳聾舌結的人來見耶穌,求他按手在他身上。
7:33 耶穌領他離開眾人,到一邊去,就用指頭探他的耳朵,吐唾沫抹他的舌頭,
7:34 望天歎息,對他說:以法大!就是說:開了吧!
7:35 他的耳朵就開了,舌結也解了,說話也清楚了。
7:36 耶穌囑咐他們不要告訴人;但他越發囑咐,他們越發傳揚開了。
7:37 眾人分外希奇,說:他所做的事都好,他連聾子也叫他們聽見,啞巴也叫他們說話。
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接著,便醫治外邦婦人的女兒。且是因著一句話,而沒有按手,或到這個婦人女兒的身旁。
後段重點:
  四千人吃飽的神蹟,並耶穌責備門徒你們的心還是愚頑麼?你們有眼睛,看不見嗎?有耳朵,聽不見嗎?也不記得嗎?

作者思路:
  在耶穌與法利賽人爭辨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之後,醫治了外邦異教婦女的女兒,當耶穌回到猶太人境內,再醫治了這個耳聾舌結的人,而在本段作者很細的描述耶穌的醫治行動,和眾人期待的不一樣。而後段再一次類似五餅二魚的神蹟。又提及法利賽人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行醫治的方式,和眾人期待的按手不一樣。
  • 和希臘婦人的比較。
  • 耶穌為什麼歎息?
  • 37節眾人所說的是彌賽亞的預言。

信息:
  耶穌去到外邦人的城鎮繞了一圈,再回到加利利湖旁。耶穌在外邦醫治了一個外邦婦人的女兒,耶穌也在湖邊醫治了一個耳聾舌結的猶太人。外邦婦人自己來求耶穌,耶穌沒有立即答應,而有一群猶太人求耶穌醫治耳聾舌結的人。外邦婦人沒有求耶穌按手、到她女兒身邊,猶太人求耶穌按手在耳聾舌結的人身上。耶穌稱讚婦人你說的好,耶穌在耳聾舌結的人面前向天嘆息。
  馬可福音的作者特意把這二個醫治的事蹟放在一起,夾在二個奇特的神蹟中間,也夾在二次與法利賽人辯論的中間。耶穌在猶太人中間大行神蹟,四處宣講天國的道,差遣門徒去到猶太人中間,救恩是早早為猶太人預備好的,但法利賽人啊,但猶太人啊,在外邦,有許多大有信心,預備好承接救恩的人。他們是更寬闊的,他們不求耶穌要按手,要去那裡,他們來到耶穌的腳前,即使有攔阻,即使有困難,他們緊緊抓住著盼望,不在意面子,不在意方式,不在意身份,他們伸手等待著救恩,救恩早就為猶太人預備好了,但猶太人要用律法來衡量救恩,要求要按手,要有一群人來幫你求,要用自己的方式來領受救恩。
  當這群猶太人求耶穌按手在他身上,在舊約,按手有幾個意義,一個是獻祭時按手在祭物頭上,讓祭物代替了自己的罪。一個是得從神來的祝福(王下13:16)、神的靈充滿(申34:9)。而猶太人也渴望耶穌按手在這個耳聾舌結的人身上,但耶穌沒有照著猶太人的期待做,也不像外邦婦人,一句醫治、趕鬼的話都沒說,就得了釋放。耶穌觸碰了這個聾啞人的耳朵和舌頭,這是他的痛處,這是他的阻礙,接著耶穌向著天嘆息,表達哀傷,而這個聾啞,但看的見的人,他感受到什麼,他看到什麼?耶穌給他的,不只是醫治,而是摸了他的傷處,向著天上的父神哀傷。耶穌不是照著眾人的期待,要看見神蹟,要得到、要有外在看的見的改變,而是進到這個人的生命裡面。
  在37節,眾人說什麼?在以賽亞書,有多處這樣寫著:
  • 29:18 那時,聾子必聽見這書上的話;瞎子的眼必從迷矇黑暗中得以看見。
  • 35:5 那時,瞎子的眼必睜開;聾子的耳必開通。
  • 42:6-7 我─耶和華憑公義召你,必攙扶你的手,保守你,使你作眾民的中保(中保:原文是約),作外邦人的光,開瞎子的眼,領被囚的出牢獄,領坐黑暗的出監牢。
  而當時的猶太人,期盼著舊約所預言的彌賽亞,當耶穌醫治了這個耳聾舌結的人,並且囑咐猶太人不要傳揚,眾人認為這或許是彌賽亞,是君王的彌賽亞,是政治的彌賽亞,是推翻羅馬政權的彌賽亞,但就像眾人為這個耳聾舌結的人求的一樣,用自己的方式,來看耶穌,來接受耶穌,他們真正要的,不是受苦、流離、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穌。

  給還不是基督徒的朋友們,這位耶穌,是走進生命的耶穌,祂不只是給與好處、物質的神,而是感受、瞭解、體貼人內心的神,祂是用愛來接近人,而不是權勢、能力、害怕來控制人。但耶穌也不像阿拉丁神燈,只是順著人的需要、期盼給人滿足,祂的使命,就是體恤我們的軟弱、擔負我們的罪,是一個愛我們以至於死的神。你願意讓他碰觸生命中不能越過的傷痛、讓他醫治那令人絕望的困難嗎?

  給基督徒們,耶穌是神,太多的時候我們用自己的律法、方式、期待來要求耶穌做我們想做的事情,或許表面上看來是好的,是幫助人的,就像那群為耳聾舌結的人祈求的群眾,他們只要耶穌按手,他們等著看神蹟。但耶穌的愛,超過我們的愛,去發現祂,去認識真理,去感受耶穌的心腸,與耶穌同行,與哀哭的人同哀哭,也用主的愛,來愛身旁的人。

  給傳主道的人們,耶穌不驕傲,不爭競,祂伸手摸的,是人最深的軟弱,祂向天父嘆息的,是體會人生命中的無助,祂不取君王、掌權者的形像,祂不隨從眾人的期待,而專注在父神所交託的使命。而神蹟奇事,不斷發生,只是外在所見,耶穌的事奉,更讓人的心靈得釋放、得溫暖,就像這個耳聾舌結的人眼中所看,身上所經歷的。

講道大綱:
生命深處的事奉
  眾人的期待
  耶穌的嘆息

馬可七24-30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12
經文:馬可七24-30

7:24 耶穌從那裡起身,往泰爾、西頓的境內去,進了一家,不願意人知道,卻隱藏不住。
7:25 當下,有一個婦人,他的小女兒被污鬼附著,聽見耶穌的事,就來俯伏在他腳前。
7:26 這婦人是希臘人,屬敘利腓尼基族。她求耶穌趕出那鬼離開她的女兒。
7:27 耶穌對她說:讓兒女們先吃飽,不好拿兒女的餅丟給狗吃。
7:28 婦人回答說:主啊,不錯;但是狗在桌子底下也吃孩子們的碎渣兒。
7:29 耶穌對她說:因這句話,你回去吧;鬼已經離開你的女兒了。
7:30 她就回家去,見小孩子躺在床上,鬼已經出去了。
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
後段重點:
  另一個外邦人得醫治的記載。

作者思路:
 作者把這個外邦婦人因信心,而女兒得救的事蹟,放在耶穌與法利賽人爭辨禮儀、耶穌講說神所看重的是內心而不是外在之後,用守律法、不知道律法;猶太領袖法利賽人、外邦異教婦女成為一幅強烈的對比,突顯出信心,不是外在的行為,而是如同婦人一樣,聽了,就相信、就行動,並且不放棄。

本段重點:
  • 耶穌為什麼要往外邦去? 經文沒有交代,有可能是逃避眾人(24節),甚至還住在一個家庭裡面。
  • 25節的當下,指立即,馬上有一個婦人聽見耶穌的事,她就來跪在耶穌腳前。
  • 26節特別交代婦人的身份。
  • 27節耶穌回答的背景:猶太人把外邦人稱為狗。是負面的、低踐的、不潔淨的。而當中的兒女是指猶太人。
  • 28節婦人仍不放棄,不在乎面子、身份,並認為若有零碎的恩典也要。
  • 29節耶穌稱許婦人的這句話。並宣告鬼的離開。
  • 30節婦人沒有再多求、確認,”就”回去了。而事情也照耶穌宣告的發生。
  • 耶穌為何這樣說?
  • 婦人的回應與一般人的不同?
  • 耶穌說:因這句話,你回去吧
  • 耶穌的門徒、眾人看見了什麼?
  • 耶穌沒有去、沒有接觸,而是用宣告,與其他神蹟不同的地方?

2008/12/8

馬可七14-23

重點記要

日期:2008/12/8
經文:馬可七14-23

7:14 耶穌又叫眾人來,對他們說:你們都要聽我的話,也要明白。
7:15 從外面進去的不能污穢人,惟有從裡面出來的乃能污穢人。(有古卷在此有:
7:16 有耳可聽的,就應當聽!)
7:17 耶穌離開眾人,進了屋子,門徒就問他這比喻的意思。
7:18 耶穌對他們說:你們也是這樣不明白嗎?豈不曉得凡從外面進入的,不能污穢人,
7:19 因為不是入他的心,乃是入他的肚腹,又落到茅廁裡。這是說,各樣的食物都是潔淨的;
7:20 又說:從人裡面出來的,那才能污穢人;
7:21 因為從裡面,就是從人心裡,發出惡念、苟合、
7:22 偷盜、兇殺、姦淫、貪婪、邪惡、詭詐、淫蕩、嫉妒、謗讟、驕傲、狂妄。
7:23 這一切的惡都是從裡面出來,且能污穢人。


經文大綱:
 耶穌用比喻教導眾人(14-16)
 耶穌向門徒解明比喻(17-23)

前段重點:
  法利賽人注重的,是外在的遺傳、教訓,耶穌注重的,是神的道,是內在的動機、精神。耶穌指責他們白白的敬拜神。

後段重點:
  接著有二個外邦人因信心而得醫治的記載。

作者思路:
  接續前段的主題-污穢,本段有一個再向跟一步的進展,法利賽人看重遺傳而不看重神的誡命,耶穌直指真正污穢的是人心,而不是外在的物質。接著寫到二個外邦人得釋放、得醫治,反而守了一切律法的法利賽人沒有得著什麼。

本段重點:
  在耶穌的眼中,什麼是不潔、是邪惡的?是從人心裡出來的,而不是外在的食物。這在當時的背景裡,是一個不容易明白的信息。
  在現在的世代,我們自己身上,是否注重潔淨,注重神眼中看為惡的,而時常活在不潔淨之中?
  直接的譯文如下:壞的、嚴重的思想和動機從裡面出來-
  • 性方面不道德、不貞
  • 偷竊
  • 謀殺
  • 通姦
  • 貪婪的慾求, 覬覦, 貪得無饜
  • 邪惡, 罪惡, 卑鄙, 惡意
  • 狡詐, 詭計, 詭詐
  • 自我放縱的淫蕩、好色
  • 惡的眼目(吝嗇)
  • 褻瀆上帝的話
  • 自豪, 傲慢, 自負
  • 愚昧